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想換個名字但想不出來

    商代的玉器制作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除了以砣具和桯具來制作鏤空外,更以三角稜線具取代軟性線具,發展出獨樹一幟的鏤空工藝。商代玉器的鏤空目的,在於突顯器物的造型,鏤空部位大多位於玉器的邊緣,所以被收藏家們稱之為“邊飾鏤空”。當時所使用的工具有砣具、桯具及三角稜線具三種,但是玉工會視玉器造型部位的需要,而選用一種、兩種或三種工具搭配來制作透空,產生“扉稜式鏤空”、“齒輪狀鏤空”及“L形鏤空”等透空樣式。

      扉稜式鏤空 扉稜式的鏤空位於玉器的邊緣,其制作方法是以砣具為主要的工具,依垂直或斜向的角度,切入玉器的邊緣。由於砣具中厚邊薄的特徵,使砣具切口處呈現外寬內窄之狀,而且因為商代的玉工常以垂直和斜向交叉運用的方式切琢器緣,砣切口處往往呈一直一斜的沿器緣交叉排列,形成對稱式的扉稜。

      扉稜式鏤空最常出現於商代玉鳥的冠羽處、龍形玉飾的背脊處,以及玉戚或玉刀的邊緣上。例如,河南省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龍紋大玉刀,長33.5公分,玉質青碧,器身窄長而彎曲,刀鋒向上微微翹起,刀背處以11組扉稜為飾。每一組扉稜的前後兩邊,皆用砣具垂直切入,所以切口處外寬內窄、邊緣平直,而扉稜中間則以砣具斜向切入,形成寬淺的透空。

      這種一直一斜交互出現的扉稜式鏤空,還可見於同墓出土的中型玉刀上,是商代玉器的典型鏤空之一。

      齒輪狀鏤空 齒輪狀的鏤空是商代玉工制作龍形玉飾時,用來突顯玉龍嘴形部位的方法,它的制作工具為桯具和三角稜線具兩種。玉工先用桯具在龍嘴中間鑽磨一個圓孔,然後以此圓孔為基點,穿入三角稜線具,呈放射狀的方向,朝外拉鋸。由於三角稜線具斷面呈三角形的特徵,使透空處呈三角形狀,而環狀排列的三角形鏤空即可形成齒輪狀的透空,最後再用砣具由外向內切入,分割上下兩唇,完成龍嘴的制作。

      這類齒輪狀的鏤空常見於商代的圓雕玉龍和片狀玉龍上。例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片狀龍形玉玦,屬於青黃色的玉質,局部因為白化而轉變為黃褐色,龍身卷曲如環,首尾相對而不相連,背脊處雕琢扉稜式的鏤空,龍嘴處則以齒輪狀的鏤空展現龍口大開、牙齒外露的形態,成為商代玉龍的特徵之一。

      L形鏤空 L形的鏤空也位於玉器的邊緣處,是商代玉工用來突顯鳥形玉飾和獸形玉飾的方法,它的制作工具包括砣具、桯具及三角稜線具。制作工序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首先,玉工用砣具從器緣處切入,切口外大內小、邊緣平直;其次,在砣切口旁邊,用桯具鑽磨一個圓孔;最後,將三角稜線具穿入圓孔之中,朝著與砣切口垂直的方向拉切,即可形成L形的透空。

      由於L形的鏤空可以讓玉器周邊產生近乎垂直的方轉,最能彰顯商代玉器特殊的造型風格,尤其在商代玉鳥的嘴形制作上,更加合適。例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玉鳥,皆作抬頭挺胸、側身站立的姿態,頭上具有冠羽,翅膀和尾羽向後彎卷,單足立於腹部下方,鳥嘴部分以砣具配合桯具和三角稜線具制作鏤空,形成勾轉凌厲的鳥喙,是商代玉鳥的重要特徵。

      商代玉工以砣具、桯具、三角稜線具三種工具搭配使用,製作出扉稜式、齒輪狀及L形的鏤空,以突顯各種器物的形象,從中可知,當時非常重視玉器造型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