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孤月殘曦

    目前來看,長江有6種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包括白鰭豚、白鱘、中華鱘、達氏鱘、江豚和胭脂魚。2007年8月8日出版的《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稱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的白鰭豚,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兩千多萬年,宣告絕種。可是11 年之後,2018年4月一名環保隊員意外又拍攝到了白鰭豚活動的痕跡,說明它沒有滅絕,是瀕危物種。由此看來滅絕的物種還是在少數,實施長江禁捕,保護瀕危物種正當時。

  • 2 # 藍山咖啡V

    中華鱘沒有滅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洄游性魚,在海洋中發育成熟以後,每年5—6月群居河口,秋季從東海溯江而上,到長江上游宜賓附近金沙產卵。幼魚出世後一道順江而下,在長江及海洋中生活。形似鯊魚和達氐鱘。體長呈菱形,口橫生於頭下,體表有五行縱列骨板。

  • 3 # 題聖

    中華鱘還沒有滅絕的。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物種。野外生活在中國長江葛洲壩下方。該物種歷史上被過度捕撈。在20世紀70年代,該物種的總產卵數量估計為10000個,但在2005-2007年間,中華鱘的總產卵量估計為203-257個。該數據表明,在37年期間,產卵總數減少了97.5%。1981年葛洲壩大壩的建設阻止了該物種的遷徙路線,使其無法到達河流上游的產卵場。

    只剩下一個產卵場(4公里長的河流),位於葛洲壩水壩下方。此外,2003年,三峽大壩建在葛洲壩大壩上游40公里處。這改變了水文狀況(降低了河流在秋季和冬季的水位)並影響了水溫。

    1983年至2007年期間,超過900萬尾半成年魚(包括幼魚)被釋放到長江以增加數種數量,但對野生種群的貢獻被認為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