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沒有翅膀卻想飛上天空6088

    仙女袖後面的飄帶通常被稱為“仙氣飄帶”或“仙帶”,它是一種設計元素,用於營造飄逸和浪漫的仙女效果。這種飄帶通常是由透明薄紗或絲綢製成,可以附著在仙女袖的後部。當仙女行走或揚手時,飄帶會隨著動作飄動,增添了輕盈、優雅和神秘感。

    仙帶的顏色和長度可以根據設計師的創意和服裝風格變化。有些仙帶採用與袖子相同的面料和顏色,以保持整體協調,而有些則選擇與袖子形成對比的顏色,以突出飄帶的獨特性。飄帶的長度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或設計的需要而有所調整,有的可能會長到地面,而有的則相對短一些。

    飄帶的出現不僅為仙女裝增添了一份詩意和浪漫,還為仙女的形象增加了一種動感和流動感。無論是在舞台表演、婚禮、派對還是角色扮演中,仙帶都能為整體造型增添獨特的魅力。

  • 2 # 用戶7109124901158

    仙女身上的飄帶叫披帛,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

    披帛分兩種:

    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

    另一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

    美麗的大唐女子,站立時披帛自然下垂如潭水靜謐,走動時飄逸舒展如風拂楊柳,動靜相得益彰。這種附加的服飾,延伸了身體的視覺效果,它的出現不是為了實際的用途,僅僅就是為了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婀娜多姿的外形效果。

    唐代的女子們從舞台服裝中汲取靈感,而日常穿著也可以昇華為表演服裝。在後來的京戲《天女散花》裡,梅蘭芳舞動長長的飄帶,那一定也是對披帛象徵性地極端發揮。

  • 3 # 用戶7090210231964

    眾所周知,獻哈達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在日常交往活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禮儀,在許多場合都會用到。例如覲朝佛像、認錯請罪、建房豎柱、送別迎親、拜會尊長、饋贈親友等。

    這些純樸的人民用哈達來表示敬意、祝賀,以此表達自己純潔、誠摯之心。

    而因為受贈人地位身份的不同,哈達的顏色、長短也各有變化。

  • 4 # 用戶4228410649074

    “哈達的由來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哈達長短不一,長者3〜6米, 短者1〜3米。獻的哈達越長,表示禮節越隆重。

    哈達是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也有黃、藍等色。

    哈達是一種禮儀用品。獻哈達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種傳統禮節,拜佛、祭祀、婚喪、拜年以及對長輩和貴賓表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達。處於游牧經濟形態下的古代蒙古人,在外出途中,常常要攜帶奶食品,奶酒或其他乾糧,遇有路人,不管相識與否,都要主動攀談,問候,並互相交換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就發展成一套易物的習俗。發展到後來,就有了交換鼻煙壺和哈達的習俗。

    敬獻哈達是蒙古人迎來送往、饋贈的禮品,逢年過節和日常往來中必不可少的禮節,獻哈達這表情莊重、大方、真誠,他們用這一方式來表達著自己對賓朋的歡迎和愛戴。有的時候獻哈達還要吟誦各種吉祥的祝讚詞,以渲染敬重的氣氛。現在內蒙古的一些旅遊區,大都用獻哈達的方式來歡迎客人,但是在獻法上往往有些出入,比如,把哈達直接套在遊客的脖子上,這是不對的,因為與藏俗不同,蒙古族在敬獻哈達時一定不掛在脖子上。這種做法是過去宗教界的習俗,不過那也只能給孩童系掛。所以,如果你作為一名遊客,一定不要被這種錯誤的做法所誤導,正確地接受蒙古族禮儀,你才會真正領會到它的文化底蘊。

  • 5 # O醉寶_

    “哈達”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路過 藏民聚居區,向當地部落首領送帛。古代漢族以帛為禮物,象 徵純潔無瑕的友誼。藏族部落認為這是一種友好、祝福的禮節, 一直沿用至今。

    二是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 將帛帶回西藏,帛上有萬里長城圖案和“吉祥如意”的字樣, 由此演變沿襲為獻哈達。 三是哈達是仙女身上的飄帶,這種說 法源自於宗教方面的解釋。

    藏族人民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 色的。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 表示藍天,白色表示白雲,綠色象徵江河水,紅色象徵空間護 法神,黃色象徵大地。哈達是一種以絲或白麻織成的長巾,一 般紡織稀鬆如網。

    上品哈達織有蓮花、寶瓶、海螺、五智如來 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種隱花圖案。哈達長短不一,長者3〜6米, 短者1〜3米。獻的哈達越長,表示禮節越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