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征途quan
-
2 # 人比黃花瘦2023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字句淺釋】
題解:此詩表現了詩人愛國念家的深厚感情,是唐詩中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篇。春望:春天所望之所見。國破:指安史亂軍攻下唐都長安。驚心:心神為之震撼。烽火:戰爭中的警報信號。家書:家信。白頭:頭上白發。渾:簡直。不勝:禁不起。簪:即簪子,古人用來束髮或作裝飾。
【全詩串講】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不改。城郭春景,遍地樹長草深。 感傷時勢,花兒也都落淚;悵恨別離,鳥兒也會驚心。 春來三月,戰火仍然未斷;消息阻隔,家信價值萬金。 發愁搔頭,白發越搔越短。稀疏寥落,簪子都難別緊。 【言外之意】 公元756年六月叛軍攻下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隻身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獲,帶到長安,但因官職卑微而未被囚禁,次年三月寫下此詩。 春望所見何物?大好河山未改而國破家離,都城殘敗、遍地亂草、樹木空自悽青。首聯寄情於物、託感於景,詩情曲折、工巧自然,出手不凡。次聯進一步把感時恨別而墮淚驚心的感情寄託於本來是喜心悅目的花鳥身上,更顯出作者心中情感之強烈。戰爭連續到次年三月,造成音信不通、消息斷絕,此情人人能解,因此“家書抵萬金”極易引起讀者共鳴,宜其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心中愁悶便頻頻搔首,乃至發落稀疏、新發短淺,連簪子都幾乎要別不住了,足見憂愁之深長不斷。且於家國之恨外,又見白發衰落、老之將至,更增一層垂暮之哀。 杜甫留下的詩作中,為後人推崇、傳誦的有許多是感時傷亂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表現作者仁愛之心和真摯之情的名篇。仁愛與真情永遠是產生優秀詩歌的源泉,也是歷史用以造就聖賢和明哲的兩大元素。
-
3 # 豬豬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淒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挂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
回覆列表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1、國破:謂長安陷落。山河在:山河依舊。
2、草木深:草木叢生,意謂人煙稀少。
3、時:指時事、時局。
4、烽火:戰火。三月:指季春三月。連三月:連逢兩個三月,謂從去年到現在一直在打仗。一說連三月,是接連三個月不斷,謂整個春天都在打仗,亦通。
5、家書:家信。抵萬金:極言家書之難得。
6、白頭:指白發。短:短少。渾欲:簡
直,幾乎。不勝:猶不能。簪:用來束髮於冠的飾具。
賞析: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皇逃蜀,長安淪於叛軍之手,時杜甫挈家逃難。七月,太子李亨即帝位於靈武,改元至德。八月,杜甫自羌村離家單身投奔靈武,中途為叛軍所得,送至長安。第二年春天,詩人憂亂傷春而作此詩。上四句,寫春望之景,睹物傷懷,妙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下四句,寫春望之情,遭亂思家。五、六兩句,言戰亂之久,思家之切,“家書抵萬金”,極寫對家人之刻骨思念。末二句,自言發白更短,乃憂亂思家所致,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全詩語語沉痛,字字血淚凝成,國破家亡之深憂巨痛,至今讀來猶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