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L

    從你說的話就可以看出來:你很執著!你為什麼一定要別人信呢?別人為什麼要信你的?況且別人信你咋樣?不信你又咋樣?

    道本無言,言說是妄。道是什麼?依我理解,道其實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只有自己經過修鍊悟到了那個境界,才能真正體會到是什麼回事!這也是禪宗所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道理,只有喝過水的人才真正懂得水的味道和冷熱,對於沒有喝過的人,你無論如何描述都不可能描述得清楚。你讓那些從沒有過修行體驗、甚至從沒有見過道德經的人信你,可能嗎?況且你圖什麼?即使你悟到的是真正的道,但你一描述出來,就已經不是真正的道了。《道德經》的開場白不是說得很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嗎?

    最後送你一個偈子: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若在紙上求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

  • 2 # 靜觀天月

    說一千,道一萬,破解了有什麼用呢?知易行難,行易證難。過往由此經修有所成的先輩哪個又是咋咋呼呼地“草包肚子盛不了二兩香油”去大圓其說。修道者講求靜默守密,何況法不傳六耳。當知,當傳不傳有過,所傳非人有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後面內容請好好看看。

  • 3 # 道韻人生

    對道的領悟確實是需要時間的沉澱,但即便是領悟了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表達出來,或者是證悟,讓更多的人明了或同化。這個過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一方面需要讓自己的領悟更加的趨於完美,另一方面就是擴大自已的影響。佛頓悟成佛的時候也才三十多歲,之後用一生去宣揚佛法,追隨他的弟子遍布海內,才有了佛的幹年的傳承。我們都希望你能把道文化發揚光大,讓偉大的經典深入人心,福澤後世。

  • 4 # 三公子逍遙天下

    既然能破解道德經,那境界不是一般的高,還會在意別人的信與不信。

    道德經開篇明義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通天理,而天道與人道有本質區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滋有餘。天道講究幫理不幫親,人道講究幫親不幫理。既然明道豈能不明人理。

    道法自然是要我們講究緣,要順其自然,人境界不同,對道的感悟有異,自古也沒人能統一道德經的釋義。《道德經》五千言,各種解釋遠不止五千種,除非老聃復活,否則沒人敢說自己領悟的是《道德經》的真意。因此悟道,傳道是因緣而生,怎能要求他人理解,這不是道法自然的意思。

    《道德經》講的是天道和人德。而要明道悟道必須要靜,只有真正靜下來才能其義自見,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清淨,那已經人在紅塵外,根本不會在意別人是否理解,更不會因此而徒增煩惱。

    《道德經》最好的學習方法不是去逐字逐句的解釋其含義,而是通篇誦讀,功到自然成,到時真意自現,只是研究字句的方法是本末倒置,學到的是知識,永遠不可能理解《道德經》的精神實質。

  • 5 # 原來易經簡單說

    真的說悟道了,別人不信,這個現象老子早就說了,請再看十遍吧。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從鼓勵的立場而言,我應該嘉獎您,您悟道了,別人大笑是證明。

    但是從嚴格的立場而言,您還不到那個層次,請您從我寫過的文章中,應該有三篇寫過道德經,懶得去翻。為了不重復,我寫新的內容如下:

    憨山大師曾言:然其工夫由靜定而入,其文字從三昧而出。

    道德經和禪宗公案一樣,所闡述的大道無法使用”相對而二分”的語言結構說出,如果說得出來,就會被歸類到另一個山頭。

    所以,一般我們都不敢說我悟道了,因為我們自己可能會不自覺地站在一個山頭,離真正的道”山頭”隔了一個大山谷。

    我們只能謙虛地說可能了解了某些事情,懷著謙卑敬天的心慢慢靠近。

    我還有一些創見與體悟,請自己去翻吧,因為我寫很多文章,道德經散落各篇之中。

    另外,我年屆六十,已經讀道德經四十年,我可以拿道德經說笑話,這個程度是可以向提問者說說的。

  • 6 # 潮千躍

    如果真的破解了《道德經》,那麼恭喜友友,你完全可以把心得寫出來,或藏之名山,或傳之後世。然後像古代通曉道德經的隱士河上公一樣,深藏功與名,飄然而去。

    讓江湖從此飄蕩著哥的名字,而且還是筆名那種。

    可是,如果真的悟道,就不會問怎麼辦了。

    道都悟了,萬事不擾,眼界高遠,必定是超越不惑境界的。應該是你指導別人怎麼辦,怎麼可能像個迷路的孩子一樣,到處問人怎麼辦呢?

    在山頂的人,都知道風景和路徑,怎麼還會問山下的人:怎麼上山頂,風景又如何呢?

    更不會問沒有悟道的人怎麼辦。眼睛好的人,問一個盲人:這花什麼顏色?這不是很可笑嗎?

    如果真的讀懂了某本書,或者通曉某個知識,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你可以把其中道理,很簡單的告訴任何有正常理解力的人。

    所以,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理解了,寫出來還是比較好的。

  • 7 # 天宇光明

    《道德經》最令人驚嘆的是很多人研學之後感到大徹大悟,甚至有些人感到己徹底破解《道德經》,並迷於無人相信,反陷迷茫。這正是《道德經》萬經之王的神奇之處。

    本人見過深研《道德經》四十年者,坦言大徹大悟,無人比自己懂。想兩千多年來,注解者不下數千,研習者更牛毛計,但皆不能透解或不為眾家公認,何故?

    本人認為主要有如下問題。

    1,物質層次性讓人無法全面認知。人們常侷限於不同層次的有,將淺層次有的明晰誤以為破解了大道。

    2,陷入層次爭論。不同層次的解讀之間產生爭執,不明白物質不同層次之間的邏輯跳躍和規則異變。

    3,對真理的檢驗標準認知出現問題。實踐到底是什麼,怎麼實踐,是外在實踐還是內在實踐,原理是什麼,不明確了。

    4,對無的認知是關鍵,目前科學尚未突破,能以內在實踐講清無的屬性,結構,運動特性,內在關聯性等則為科學大突破,並證徹解。

    5,無中生有是物演重要一環,尚有無數迷團需要破解。

    6,意識的物質屬性,作用特性,時空性,貯存性等等尚需破迷。

    7,有不但有層次性,尚有種類性問題,此更為複雜,何人徹解?

    8,時空跨越,信息提取(道紀)問題。

    9,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凝聚態物理及量子理論上有全同,老子提出玄同,更加偉大,其意極為深遠,此入道之根本。

    簡寫幾題,更復雜者眾,大道至簡但至深,移步迴廊,到處驚奇。紅塵萬點,點寓三千。在當今科學盛明之時,當遵道重德,積極探索把握自然規律,實現人類文明美好的來來!

  • 8 # 養生男人699

    破解了道德經,你也是在“知”的層境,而非“行″的層境,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知於心,行於身,知行合一亦即心身合一,天人合一,不知你做到了嗎?道德經是可知心又可行於身的,是實實在在的體驗和感受,道是真實的一種物質,且存在於人身體中的一種能量,能力,你的身體裡有嗎?道就是人體的熱能,力能,道之在身體裡(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道衝而用之,或盈(實有),惑不盈(虛無),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道者一元氣也,天得之一以清,地得之一以寧,神得之一以靈,谷得之一以盈,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不畜不生,你身體畜道了嗎?物形之,勢成之,不形不勢,你身內有形有勢嗎?道者負陰實,無中生有,抱陽虛,有中化無,其虛實之體內形態,即太極圖象也,你身體內有應驗嗎?以上所問體內如有便真,如無便假,其體內變化亦如水井之冬暖夏涼的感覺,感應,感受,是謂真實,否則便假,

  • 9 # 苦善禪根

    看了提示附文,明白了,閣下對"道"文化做了一番功夫研究,很有悟性,明白了一些奧秘道理。

    但是肯定的回答:這個不是《道德經》中的"道"。你所謂的"得道",亦非真正的"得道"。

    你的″得道"是文化上的一種很高的修為,與古人的″得道"還是隔個層次。還需繼續靜心平氣的探索真實的"道"。通過進入靜修來獲得那個″得道"。

    不才妄言,望有幫助。大道至簡,道法自然,有所為而有所無為。

  • 10 # 東方廣明

    道是智者千慮,德是心有靈通。道德理論就是宇宙天地萬物心意相通。

    天意弄人聖意為民,違背了道德規律,就會天下生靈塗炭。天道人道地道都必須遵守規則,那就是萬事萬物的德行!誰破壞了這個道德的法則,自然規律會報應到天地間的生命本身。

    道德經是宇宙觀,是天地萬物生命體系的理論知識。是三界天地人的大道至簡,道德理論告訴了所有人做人的原則規律。道德經理論知識奧妙無窮無盡,歷來都是很多學者們都望觀止嘆!因為後來者的學識基礎,根本就沒有老子觀察的內涵淵博廣大。老子的道德經可以說是一字千金,內涵意義非常珍貴。能成為道教之尊,而聖上之聖樂想非凡。不是凡人所能修仙傳道,裡面的內容包含用意廣泛極窮。

    真正的悟道者,不但能理解老子之意,還會懂得修身養性,通天行善自然長生,通聖能夠安邦為民。在凡也可養命保身,遵循天下萬物就會自然安泰。

  • 11 # 正法常興

    首先“破解”這個詞個人覺得不恰當。“道德經”老子翻來覆去,不厭其煩,從各個方面去指導大眾去尋找“道”,已經說的很清楚明白了,還需要破解個什麼,需要的只是依此實踐而已。

    “道德經”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的,它是給那些發願追求大道的人指明道路的。真有這個願心的人,一部道德經足矣,不需要講解什麼。而社會上多數人是為了追求名利而已,和他們講“道”是對牛彈琴。

    如果你真正實證了“道”,怎麼還會為別人的不相信而煩惱呢?

    老子出函谷關本來是不留文字的,因人求法而隨緣留下二千言,這件事情雖然無法考證,但是這個故事也說明了“大道”不是需要對大眾宣講的。

    真正得道之人,對天地人,過去現在未來都有明確的了解,問問自己有沒有。

    想來你用“破解”這個詞是想表明對道德經有正確的理解,充滿法喜,想要分享給大眾。這種心情我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依此去修行,等實證了自然知道需要傳法給何人。

  • 12 # 緣起

    從你的表述上看你還真的沒悟道!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一個是講道,一個是講德。道為體,德為用。道無形無相,無形無相怎麼抓得住呢?所以通過德之用去顯示出來。悟道之人不會有一二三四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也並不究竟。道無形無相,何以會有生?正如虛空是無法生出萬物的。因為老子在修定中觀察到萬物的本質是是空,但空為何生出萬有,老子並沒有看到,所以才有一二三來。這個只有佛法才圓滿的解釋了萬物的誕生的由來。這個就是萬法的空無自性!一切都是虛幻的生滅的假相。道從來不生,也從來不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13 # 心心每一天都是

    1. 第22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這裡,老子通過“曲”與“全”、“枉”與“直”、“窪”與“盈”、“敝”與“新”、“少”與“得”、“多”與“惑”之間的對比,闡述了事物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轉化的規律。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在面對問題時,嘗試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 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這裡,老子通過“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辯”的“若缺”、“若衝”、“若屈”、“若拙”、“若訥”的逆向表述,強調了事物在表面上看似缺點或不足,實際上卻可能具有更大的作用和價值。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謙遜和開放的心態,發現事物的潛在價值。

    3. 第51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這裡,老子通過“道”、“一”、“二”、“三”、“萬物”的順序,表達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基本原理到具體事物的發展過程。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從源頭出發,追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這些段落雖然並非直接提及逆向思維,但它們都體現了一種逆向思考的哲學思想,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逆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