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他泰是個圈
-
2 # 江湖險惡我不惡
“酸葡萄心理”是因為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心理學上以此為例,把個體在追求某一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制或“酸葡萄”效應。
與其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這種不說自己達不到的目標或得不到的東西不好,卻百般強調,凡是自己認定的較低的目標或自己有的東西都是好的,藉此減輕內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甜檸檬”機制。
酸葡萄效應是指:當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標準或未達到所追求的目標時,人為了減少或免除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自尊,往往會給自己不合理的行為一種合理的解釋,使自己能夠接受現實。
酸葡萄心理效應是心理防衛功能的一種,但過多地應用就會產生很多副作用。
與“酸葡萄效應”相反的是“甜檸檬效應”
甜檸檬效應,是指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甜的自我安慰現象,它能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免去苦惱與痛苦,與阿Q精神頗有相似之處。“甜檸檬效應”能發揮積極作用,能讓人寬慰、接納自己,並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