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4006235500708812

    (1)實驗中要涉及到擺長、質量、擺動幅度、往返擺動的時間的測量,分別用到刻度尺、天平、刻度尺、停表.因此答案是:停表;刻度尺(3)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叫做週期.用所用時間除以擺動次數即週期.所以答案是 2;2;2;2.4(4)由表格數據可看出擺動幅度和擺線長度相同,但是擺動週期與擺球質量無關系,所以答案是:擺動幅度;擺線長度;擺球質量(5)由表格數據可看出擺線長度和擺球的質量一定時,擺動週期跟擺動幅度也無關系,所以答案是:1;3;擺動幅度(6)通過第1次試驗和第4次實驗比較,當擺球質量和擺線幅度一定時,擺線長度長的則週期長,因此答案是:有關(7)往返擺動的時間在擺動幅度、質量變化時,擺長不變,擺動的時間不變;只有在擺長改變了,往返擺動的時間才改變,即可得出此題答案:擺動週期與擺球質量和擺動幅度無關,與擺線長度有關,擺線長度越長,擺動週期越長.(8)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方法,當研究一個物理量同時與多個因素有關時,則採用此方法.

  • 2 # 用戶3755571148496896

    簡單來說,當不受外力干擾時,鐘擺所呈現的狀態是靜止不動的,一旦受到外力影響,鐘擺就會開始左右晃動,受到的外力愈大,受慣性的影響,擺回來的力道也會愈強,隨著地心引力的影響而愈擺愈慢,最後終於回到原點呈現原本靜止的狀態。

  • 3 # 用戶1103554503521252

    在伽俐略十八歲那年,一次到比薩教堂去做禮拜,他注意到教堂裡懸掛的那些長明燈被風吹得一左一右有規律地擺動,他按自己脈博的跳動來計時,發現它們往復運動的時間總是相等的。做實驗時發現以一定長度的繩子繫著一塊重物,加以外力使它擺動,則不管擺動幅度是大是小,也不管所繫的物體是輕是重,每擺動一次的時間都完全相同,這就是「鐘擺原理」。就這樣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後來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掛擺時鐘,人們稱之為"伽利略鍾"。

  • 4 # 貴州小哥vog

    鐘的準確計時原理很簡單,它使用一個可以自由擺動的“擺”作為準確的計時基準,通過連接在後面的一系列變速齒輪,將擺的週期分解成時,分,秒的計數。只要鐘擺的週期恆定,後面的分針和時針都會穩定準確地走動。如果調節鐘擺的長短,就可以調節鐘錶的快慢,這就是鐘擺原理應用。

    實際上伽利略的原理是存在問題的,擺動角度會影響擺動的時間,17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發現,擺動角度小於5度時,伽利略理論的等時性才嚴格成立,如果擺角比較大,時間只是近似相等,反而會出現誤差。

    惠更斯通過嚴密的數學計算發現了單擺的週期公式,在伽利略的理論基礎上設計出人類第一臺精準計時的單擺鍾。惠更斯於1675年發明了鐘錶用螺旋擺輪游絲,極大地提高了鐘錶的準確性,是鐘錶發展的基礎條件。

    向左轉|向右轉

    擴展資料

    伽利略鐘擺實驗;伽利略有一次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一直盯著頭頂上不停搖擺的燈看,那個時候並沒有表這類能夠準確計時的工具,因此伽利略便用脈搏作時間的測量工具。他發現,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吊燈擺動的幅度逐漸變小,但一次次擺動之間的間隔卻始終一致。

    因此,伽利略在回到家後,自制了一個擺錘,測量了它擺動頻率與自己脈搏跳動頻率的關系,進而發現了鐘擺原理,這一發現奠定了鐘錶的準確計時基礎,後來另外一名科學家惠更斯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可以供大眾使用的機械鐘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