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用戶已在某日注銷

    1997年。

    理論上來說,人工智能的普及,會帶給整個人類社會極大的沖擊,包括但不限於會有大量人失業,並由此引發經濟危機。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從怎樣克服物資不足,正逐漸轉變成如何合理分配我們生產出來豐富物資。

    如果人類可以處理好這個問題,那麼人類就有可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整個社會按需分配,人們不再需要爭奪資源,因為資源過剩。但是,如果人工智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整個人類社會陷入一場浩劫,一場巨大的動蕩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不管人類最後怎麼處理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現有的經濟運行模式一定會出問題。在人工智能普及的過程中,或者初步完成普及之後必然會出現一個極其容易出現經濟危機的階段——生產過剩/產能過剩,而且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過剩,遠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次產能過剩。

    20世紀30年代席卷全球的經濟大蕭條,就是由於嚴重的生產過剩導致的,而且一定程度上誘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於20世紀30年代的生產過剩,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產能過剩,會更加可怕。

  • 2 # 用戶333790179975

    人工智能在當今時代是電腦產生的智能,它是人工的、非自然的。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滲透性,人類的某些情感也受到一定的摧毀,但此進程200年前便開始了。大工業時代,卓別林的電影反映出科技對人類個性的摧毀,人如同機器,每個人就像機器一樣在裝配線上工作。

    但人類至今仍保留著情感因素,比如母親包的餃子與速凍餃子味道大不相同。當今輿論把人工智能過於妖魔化,其實人工智能沒有那麼神秘。第一,人工智能不會有自我意識;第二,它不擁有情感,其本質是一個冰冷、能做重複性工作的工具。我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因為人類幸福的最主要源泉來自於內心情感。

    第一,人工智能一定會取代相當一部分勞動力。與過去的機器革命不同,機器革命首先取代藍領階層,但人工智能從白領開始,而工資比較低的群體反而不會被取代。比如,律師助手、財會、保險經濟等工作中重複性內容比較多的、以及依賴數據較多的金融行業會有失業危機。例如目前華爾街大規模裁員的對象就是交易員,因為交易員的工作是根據過去的交易數據總結經驗。但是機器能精確地記住過去一百年間,世界所有交易數據經驗和曲線,人類的記憶和腦容量無法和機器相提並論。因此,機器最終可能會取代中低級工作,同時保留最高級的工作。

    第二,這些失業的人群該何去何從?首先,舊的職業被取代後,新的職業便會誕生。比如汽車普及時,馬車伕失業了,但他們轉型為汽車和火車司機。然而,如果技術的沖擊過於猛烈,使大批人群在短期內失業,就會衍生出社會問題。

    我認為,非重複性的、以及需要人類情感投入的職業在未來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如醫生、護士,因為情感即是信任,很多事情是機器力所不能及的,比如傾訴。當下機器對自然語言的掌控遠不到位,它甚至無法解讀人類的情感。評估人工智能對人類未來影響時,我並不悲觀,只要技術的發展不是過於猛烈、在社會的承受範圍之內,就不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 3 # 視覺亮點

    上世紀90年代中旬,對弈國際象棋、中國象棋,人類被人工智能徹底打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