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4474188229627
-
2 # 用戶6810326315787
端午節傳說有很多,但最流行的一個是“屈原投汨羅江”的傳說,以及“讓蒼蠅不敢咬吃的粽子”的傳說。
關於屈原投汨羅江的傳說,大多數人認為,古代詩人、思想家屈原被貶為南國楚郡太守,因不滿周王徵召他參加狹義的朝堂華宴,投汨羅江而犧牲。追念屈原,汨羅江畔乃是端午節的最主要慶祝地點。
另外關於讓蒼蠅不敢咬吃的粽子故事,大多數講述稱大禹治水時把蒼蠅都嚇跑,但有一隻入侵窩窩頭,被大禹用竹葉包住窩窩頭,以至於蒼蠅吃不著而自行離去;所以許多人會造粽子“蘆薈和麻花”,就是拿竹葉包餡料,以形象化驅趕蒼蠅。
-
3 # 扯淡的人生7w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民俗大節,其由來傳說甚多,分別有紀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詩人秋瑾等,還有惡月惡日、 蓄蘭沐浴、走黃巢等說法。
-
4 # 紫金山下有我家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屈原懷著對國家和人民的無限熱愛,怒沉汨羅江而亡。人們為防止魚類呑食屈原遺體,向江中投食粽子和划龍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
5 # 用戶6970358489184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流傳最廣的一種是紀念屈原
。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享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寒。
-
6 # 鐵煉成鋼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
7 # 神秘星球VF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一):
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因此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二):
惡日說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好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三):
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四):
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淒美的感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五):
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跡,鄉人群而祭之。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六):
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聯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七):
越民族圖騰祭說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華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之後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五勝,攻破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推薦,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八):
紀念孝女曹娥說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
8 # 笑呵呵
端午節就是古人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屈原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在勸說國王無效之後,感覺自己一腔抱負無處施展于是投江自殺了。
回覆列表
屈原投江
端午節也稱端五、端陽,而且還有很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龍日、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甚多,有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
關於紀念屈原,在《史記》中早有記載。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三閭大夫,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遭到了王妃鄭袖和貴族子蘭公子等人的強烈反對,最後屈原被罷官,並逐出都城。在流放期間,他寫了很多憂國憂民的詩歌,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郢都,屈原眼看楚國已滅,悲痛萬分,五月五日那天,他在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楚國百姓非常懷念他,紛紛到汨羅江憑弔屈原,往江中扔飯糰、雞蛋等。後來每逢五月初五,便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流傳了下來,包粽子、賽龍舟等也成了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