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博學的萬事達人

    小組護理和功能制護理是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應用的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下面是它們之間的區別:

    1. 小組護理:小組護理是一種以護士團隊為主導,通過護理小組制度對病人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小組護理的主要亮點是突破了傳統的護理模式,使得不同的醫護人員具備了相應技能和責任。在小組護理模式中,護士固定負責一組病人的護理工作,並與醫生和其他護士協同工作,以達到綜合護理的目的。

    2. 功能制護理:功能制護理是一種按照病人能力的不同,對病人的日常生活進行不同程度的分解,再分別分配到專業的護士、護理助理等醫護人員進行管理的一種護理方法。功能制護理的主要亮點在於創造了比較合理、有序的醫護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對於康復病房和護理病房來說尤其是有很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兩種護理方法在實踐中基本要求都是圍繞病人提供個性化的高質量護理,而細節上的差異主要源於其護理重點和實施方式的相對應不同。小組護理注重協同工作和精細管理,而功能制護理注重細節化操作、完善應用和康復養生。

  • 2 # 愛鄉村和大自然

    功能制護理:

    以工作為導向,按工作內容分配護理工作,各司其職。護士分工明確,易於組織管理,節省人力。但工作機械,缺少與病人的交流機會,較少考慮病人的心理社會需求,護士較難掌握病人的全面情況。

    小組制護理:

    以小組形式(3~5位護士)對一組病人(10~20位)進行整體護理。組長製定護理計劃和措施,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病人的護理。這種護理方式能發揮各級護士的作用,能了解病人一般情況,但護士個人責任感相對減弱。

  • 3 # 駱駝碗

    常用的護理工作方法:

    (一)個案護理

    由專人負責實施個體化護理,一名護理人員負責一位病人全部護理的護理工作方式。適用於搶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適用於臨床教學需要。這種護理方式,護士責任明確,並負責完成其全部護理內容,能掌握病人全面情況,但耗費人力。

    (二)功能制護理

    以工作為導向,按工作內容分配護理工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各司其職。它是一種流水作業的工作方法,護士分工明確,易於組織管理,節省人力。但工作機械,缺少與病人的交流機會,較少考慮病人的心理社會需求,護士較難掌握病人的全面情況。

    (三)小組制護理

    以小組形式(3~5位護士)對一組病人(10~20位)進行整體護理。組長製定護理計劃和措施,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病人的護理。這種護理方式能發揮各級護士的作用,能了解病人一般情況,但護士個人責任感相對減弱。

    (四)責任制護理

    由責任護士和輔助護士按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全面、系統和連續的整體護理。其結構是以病人為中心,要求從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責任護士對病人實行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制。由責任護士評估病人情況、製定護理計劃和實施護理措施。這種護理方式,責任護士的責任明確,能較全面地了解病人情況,但要求對病人24小時負責則難以實現,且文字記錄書寫任務較多,人員需要也較多。

    (五)綜合護理

    綜合護理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程序系統化,在護理哲理、護士的職責與評價、標準化的護理計劃、病人教育計劃、出院計劃、各種護理表格的填寫、護理質量的控制等方面都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環環相扣,整體協調一致,以確保護理服務的水平及質量。它融合了責任制護理及小組護理的優點。綜合護理是一種通過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最恰當地選擇並綜合應用上述幾種工作方式,為服務對象提供既節約成本,又高效率、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這種工作方式既考慮了成本效益,又為護士的個人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會。

    由於心身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與心理社會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緒狀態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對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於:

    1.解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鬱等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儘早適應新的角色及住院環境。

    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特別是醫-患關系,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一個人生病後,其社會角色也隨之而發生改變。由於突然充當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的改變,病人往往難以一下子適應,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心理護理,幫助病人創造有利於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心理護理不但有利於病人康復,還能貫穿於對病人實施的整體護理中,提高護理效果。也有利於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復。

  • 4 # 用戶2739600300973428

      常用的護理工作方式   1 功能制護理 功能制護理最早受工業流水線影響,形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其特點和缺點。  2 個案護理 由一位護士專門負責照顧1~2位病人,適用於各種監護病室或搶救危重病人時。這種護理方式可以對病人實施細緻全面的護理,滿足病人的各種需要,有較高的護理質量。但需要較多的護士和較多的費用,工作效率不高。  3 小組護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小組護理的方式開始在西方國家實行,具體方法為將病區護士分為2~3個小組,每護理小組負責照顧20名左右的病人,由一名學曆較高,有經驗的護士擔任組長,領導小組工作。此方法雖然可以彌補功能制護理的不足,為病人提供連續性護理。同時也能建立相互合作的小組精神,有利於發揮每個護士的能力。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病人的整體需要。  4 責任制護理 責任制護理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醫學模式轉變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比較理想的護理方式,八十年代中國的一些大醫院也開始試行,但受條件限制沒有能夠推廣。其特點和缺點。  5 整體護理模式 近年來中國許多醫院吸取責任制護理的優點,開展了整體護理模式。整體護理模式的宗旨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方法,為病人提供身心整體護理。整體護理模式病區的建設主要內容包括:確定護理指導思想,製定護士職責和評價標準,合理配備護士人員編制,設計各種護理表格以及標準護理計劃和標準教育計劃。同時建立健全醫院的各種支持系統,為整體護理模式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護士從大量的非專業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增加直接護理病人的時間,提高護理質量。整體護理模式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護理工作方式,但也存在對護士要求高,護理表格書寫煩瑣等缺點。應用整體護理模式時主要應掌握整體護理的思想,具體工作方法可根據各自的條件靈活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