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人類不會感謝羅輯

    葛從周

    五代歷史上,最優秀的閃電戰將領,他是朱溫橫掃中原最重要的機動軍主力,穿插在各條戰線和各個戰場,前腳在山東青州平叛,轉眼就到了河南蔡州破營,下一刻又到了山東兗州一線,過了沒多久,又出現在了安徽亳州,然後又從河陽殺到徐州,從徐州殺到廬州。

  • 2 # 乘風勿忘初心

    朱溫一生征戰三十年,手下也是名將輩出,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應該算是葛從周、楊師厚二人。考慮到兵兇戰危,三十年間淘汰率也很高,有些優秀將領沒能見到勝利的那一天,有陣亡戰死的,有背叛投敵的,更有被朱溫殺掉的,所以要排序要按時間階段來排序,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朱溫擔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時期:

    在此之前,朱溫雖然在黃巢麾下獨當一面,投降唐王朝後又擔任一軍主帥,但手下兵力數量不多,將領也都是黃巢或者唐僖宗派來的,算不上朱溫嫡系。至於一些中後期出現的將領包括朱珍、龐師古、丁會、氏叔琮、鄧季筠等人當時在朱溫麾下不過是個馬弓手、步弓手之類的親衛,連將領都算不上。

    汴州階段,朱溫手下主要領軍將領是朱珍、李唐賓二人。

    朱珍在朱溫發展初期起到關鍵作用,為朱溫攻占了宣武軍之外的第一塊地盤義成軍,是一場類似當年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樣的長途奔襲戰,打的很漂亮;在與“蔡賊”秦宗權、徐州時溥等勢力作戰過程中,朱珍一直是軍中僅次於朱溫的第二統帥,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不過此人後期有自立反叛的跡象,殺掉了與他齊名的大將李唐賓,因此被朱溫殺掉;

    李唐賓原來也是黃巢手下將領,後來投降了朱溫,成為朱珍的副手,二人“勇略、功名略相當,全忠每戰,使二人偕,往無不捷”。李唐賓更得朱溫信任,但冤死在朱珍手下;

    另外還有個郭言,也是黃巢軍改投朱溫的將領,前期立功不小,而且能力非常全面,是朱溫最早派出去駐守一地的方面大員,在與徐州時溥交戰時中流矢陣亡。

    這三人都是初期朱溫手下最重要的將領,可以算是名將苗子,可惜死的太早,否則成就應該不在葛從周、楊師厚這兩個頂級將領之下,比什麼龐師古、氏叔琮之類的強多了。

  • 3 # 合成時代潤滑油

    《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猛將如雲,由於篇幅有限,所以我們只取其中最強的十位來

    李存孝

    所謂“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指的是歷史上兩位頂級猛將,一個是西楚霸王項羽,一個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打虎李存孝。說句題外話,《水滸傳》中的打虎將李忠經常被誤以為是指能打老虎的猛將,實際並非如此,這個打虎將就是自比李存孝,這點從周通小霸王的綽號中也看得出來,不過怎麼看這都是施公對二人的一種諷刺。

    隨著小說這一題材的興起,李存孝也成了小說家鍾愛的角色,在小說中的地位絲毫不下於歷史,與虛構角色李元霸齊名,所以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的說法。在《殘唐》中,李存孝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人,其武力地位與李元霸在《說唐》中仿佛。

    李存孝是李克用的義子,有四象不過之力(書中說四象不過之力是五萬斤),左右手各使一樣兵器,一個渾鐵槊,一個畢燕撾,重達八百斤。除了數合擒鄧天王,十餘合敗高思繼(當時李存孝身患重病)外,對其他人都是一招取勝,從不拖泥帶水,還曾上演過一十八騎奪長安的奇跡,一人擊退幾萬大軍更是家常便飯。

    鄧天王

    除了《封神演義》之外,好像沒有哪部小說中還存在比鄧天王更高的凡人將領了,書中說他身高丈五,而且除了高,鄧天王的武藝確實不錯,他是唯一一個在健康的李存孝手下能走上一合以上的人物。

    兩人第一次交鋒時,鄧天王被李存孝一招制服,不想這巨漢還真是能屈能伸,居然痛哭流涕,稱自己若死,家中老母難活,李存孝見他如此孝心,就放了他回去。

    鄧天王返回家中,在贍養老母的同時勤練武藝,十年後鄧母過世,鄧天王的武藝也突飛猛進,自認已不下於李存孝的他再度出世,與李存孝決戰沙場,結果數合就被生擒。

    即便如此,天下第二的位置也可謂當仁不讓。

    孟絕海

    黃巢麾下大將,風評極高,有點類似宇文成都,一度被葛從周認為實力在耿彪之上,朱溫也稱其英雄無敵。

    然而和宇文成都一樣悲劇,看似無敵的孟絕海遇上了bug一樣的李存孝,因而淪為背景板,被一合生擒。也因為這一戰,李存孝得以揚名天下。

    耿彪

    葛從周部將,由於葛從周認為孟絕海實力更勝耿彪,所以屈居第四,戰績突出,一向活躍的大將李嗣源被耿彪三合就打得抱鞍吐血,這也說明了耿彪的實力比王彥章、高思繼等人至少高出一個檔次。

    當然了,遇見李存孝誰也玩不轉,被一合秒殺。

    史敬思

    李友金部將,後歸李克用。在李克用赴朱溫“鴻門宴”中表現突出,數合間擊敗朱溫,面對朱溫和其麾下八十四將斬殺十六人,若非史敬思的“超神”表現,李克用很難逃出生天。可惜最終力竭而死。

    史敬思有一個兒子史建塘,名氣比他大很多,很多武評中也只知史建塘,但是從擊敗朱溫的過程看,史敬思比兒子要高出一個檔次。

    史建塘

    史建塘文武雙全,不僅武藝絕倫,而且頗有智慧,如果不是他的出現,王彥章在二次出世後恐怕就要橫掃天下了,關鍵在於史建塘出戰王彥章時,只有十四五歲。

    二百迴合擊敗王彥章,使得王彥章不敗神話就此終結。最終為了鏟除王彥章,史建塘與“五龍”、高行周等人聯手,最終逼其自盡,徹底鏟除了這一禍患。

    原本一生無敗的史建塘最後成了翻版甘寧,因患重病而不敢與伽離陀交鋒,被一箭射中,重傷不治。這和《三國演義》中甘寧與沙摩柯的對戰基本一模一樣。除了這一幕,書中還有很多橋段和《三國演義》就像複製粘貼改個人名一樣。

    王彥章

    王彥章在很多人的武評中都被認定是天下第二,我不知道這個理論是哪來的,排在他之上的六位除了史建塘,哪一個都至少比他高出一個檔次,所以說王彥章雖然戰績驚人,但也得意於頂級大將的凋零,當然了,這也與他自身的隱忍不無關系。

    在做水賊時,王彥章曾不開眼的打劫過李存孝,結果武器被砸成了“鐵箍”,而之所以保全了性命,並不是因為得到李存孝的認可和賞識,而是因為李存孝覺得他太弱,不配死在自己手中,用現在話說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面對這樣的奇恥大辱,王彥章忍了下來,就此歸隱,苦練武藝,但他並沒有想著復仇,他知道自己與李存孝的差距不是靠努力能追趕上的,于是直到得知李存孝亡故才出山。

    五十合令劉知遠吐血,十幾合殺死薛阿檀,不十合殺死安休休,三合殺死赫連鐸……他的出色戰績連《水滸傳》中都有提及,最牛的是三百迴合戰平高思繼,最終以回馬槍將其挑殺。最終他的不敗神話被史建塘終結。

    作為中後期的boss,為殺他天下群雄也是煞費苦心,史建塘、高行周等大將就不提了,“五龍”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還親自出戰,這其實都差點被王彥章脫身,虧了五龍龍氣將其困住。

    最終王彥章被逼無奈,橫劍自刎。

    高思繼

    與王彥章齊名的天下第一槍,高行周的父親,大宋開國元勛高懷德、高懷亮的爺爺,《說岳》第一大將高寵的先祖。創下全書與李存孝交戰的最好記錄——十餘合敗走,當然了,這並非巔峰狀態的李存孝,而是身患重病。

    與王彥章前後大戰三百迴合不分勝負,王彥章認為如果一直打下去,戰死的會是自己,可見在硬實力上,高思繼很可能還要高過王彥章。不過最終還是死在了回馬槍下,這也是將他排在王彥章之下的原因,因為不僅從結果看王彥章確實是通過公平鬥將殺了高思繼,而且高思繼作為槍法大家居然不知道防備回馬槍,多少有些掉份兒,畢竟史建塘就知道防。

    王彥龍

    王彥章的弟弟,由於哥哥太過出色,某種程度掩蓋了他的光芒,從數合擊敗老年李克用,並追得李克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看,實力要高過李嗣源那個檔次。

    最後李存孝顯聖,王彥龍嚇得魂不附體,落馬氣絕而死。不得不說,李存孝給王彥章、王彥龍兄弟留下了太大的陰影。

    李嗣源

    後唐第二位皇帝,十三太保之首,驍勇善戰,類似於《說唐》中的秦瓊,是衡量很多高手強弱的“刻度尺”。

    曾被耿彪三合打得吐血,說明了和頂級大將之間的巨大差距;與高思繼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高思繼還要詐敗引他中計看,實力確實不錯,而且也證明了高思繼、王彥章、史建塘這三個伯仲之間的人物與耿彪那個層次的武將有檔次性的差距。

    劉知遠

    後漢第一任皇帝,極為勇猛,曾出戰王彥章五十合被打得吐血,同等級比較下略遜於李嗣源。

    除此之外,三十合誘殺朱景龍,五十合讓朱溫吐血,一百迴合拖刀計殺高行周……這些戰績都說明了他不俗的實力。

    高行周

    高思繼之子,殺王彥章出力不少,武藝也不錯,雖然達不到父親的高度,但也算虎父無犬子。

    不過和父親一樣悲劇,高思繼是死在王彥章的回馬槍下,而高行周則是與劉知遠大戰一百合,死在拖刀計下。

    張凱

    實力很強的龍套,曾和李嗣源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而且還是李克用先收兵。

    朱溫

    朱溫也很有“秦瓊”屬性,基本是被大將當作計量單位的,儘管他是後梁第一位皇帝,但依舊這麼沒有麵子。

    對比他強的大將比較不錯的戰績應該就是五十合被劉知遠打得吐血吧。

    鄭畋

    整體戲份不多,特別是在勇武的體現上,大戰朱溫百餘合不分勝負,不過後來就沒有武鬥的戲份了。

    李罕芝

    參與了圍剿王彥章,不過單獨鬥將戰績太少,不好判斷實力。不過李存孝曾將他的兵器砸成鐵箍,而且比較欣賞他,態度比對王彥章友善得多。

    由於李存孝的特殊性,所以憑他的這份賞識,我將李罕芝排進了前十六。

    以上便是我心中《殘唐》最強的十六將,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