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hurong

    【成語】: 心神不定

    【拼音】: xīn shén bù dìng

    【解釋】: 定:安定。心裡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二回:“心神不定,謂之狐疑。”

    【舉例造句】: 蓮峰心神不定,吃了夜飯,卻去燈下趕要緊筆墨。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七回

  • 2 # 往事依然819

    心急如焚

    釋義

    焚:燒。心裡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十分焦急。也作“心急如火”。

    拼音

    [xīn jí rú fén]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裡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例句

    考試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對此~,父母更是氣的暴跳如雷。

    近義

    火燒眉毛,心如火焚,焦心如焚

    心急火燎,迫不及待,焦急萬分

    反義

    少安毋躁,不慌不忙,從容不迫

  • 3 # 用戶1842396680436359

    惴惴不安

    [zhuì zhuì bù ān]

    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杞人憂天

    [qǐ rén yōu tiān]

    《列子·天瑞》中說,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無處安身,以致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唐李白在《梁甫吟》中用這個典故寫出“杞國無事憂天傾”的詩句。後用“杞人憂天”比喻毫無必要的憂慮和擔心。

    憂心忡忡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形容十分憂愁。《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忡忡(chōng):憂愁不安的樣子。

    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心有餘悸

    [xīn yǒu yú jì]

    危險的事情雖已過去,回想起來心裡還有點後怕。悸(jì):因害怕而心跳。

    擔驚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提心弔膽,害怕遭受禍害。

    七上八下

    [qī shàng bā xià]

    也說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惶惶不可終日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局促不安

    [jú cù bù ān]

    局促:拘束。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手足無措

    [shǒu zú wú cuò]

    形容舉動慌亂或沒有辦法應付。

    何患無辭

    [hé huàn wú cí]

    何患:哪怕;辭:言辭。哪裡用得著擔心沒有話說呢?常與“欲加之罪”連用,表示壞人誣陷好人時,無端捏造罪名,還說得振振有詞。

    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沒得到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怕失掉。《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憂患祿位之得失。後用來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太重。

    疑心生暗鬼

    [yí xīn shēng àn guǐ]

    指因為多疑而產生各種幻覺和錯誤判斷。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借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憂心如焚

    [yōu xīn rú fén]

    憂愁的心情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憂慮焦急。《詩經·小雅·節南山》:“憂心如惔(tán,火燒)。” 三國魏曹植《釋愁文》:“形容枯悴,憂心如焚。”

    驚恐萬狀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十分驚慌恐懼的樣子。萬狀:多種多樣的形態。

    捏一把汗

    [niē yī bǎ hàn]

    因擔心而手心出汗,形容心情極度緊張:雜技演員表演走鋼絲,觀眾都替他~。也說捏把汗。

    恐遭物議

    [kǒng zāo wù yì]

    物:這裡指人;議:議論。擔心遭到眾人的非議。

    後顧之憂

    [hòu gù zhī yōu]

    《魏書·李衝傳》:“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司之寄,使我出境後無後顧之憂。” 指來自後方的或事後的憂患。顧:回頭看。憂:憂患,擔心。

    心急如焚

    [xīn jí rú fén]

    心急火燎。

    無微不至

    [wú wēi bù zhì]

    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周到、細緻。

    替古人擔憂

    [tì gǔ rén dān yōu]

    為古人所遇到的困難、危險擔憂、發愁。比喻不必要的擔心和憂愁。

    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人碰到陰森或淒慘的景象時極端害怕的感覺。

    寒心銷志

    [hán xīn xiāo zhì]

    形容擔心憂慮。同“寒心消志”。

    不足為慮

    [bù zú wéi lǜ]

    不值得憂慮擔心。

    杞國之憂

    [qǐ guó zhī yōu]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

    楊朱泣岐

    [yáng zhū qì qí]

    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擔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杞人之憂

    [qǐ rén zhī yōu]

    杞人憂天。

    杞天之慮

    [qǐ tiān zhī lǜ]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亦省作“杞慮”。

    思深憂遠

    [sī shēn yōu yuǎn]

    思慮得深,為久遠的事操心。形容考慮周到。

    通憂共患

    [tōng yōu gòng huàn]

    共同承擔憂患。

    提心在口

    [tí xīn zài kǒu]

    心提在口,幾乎要跳出來。形容恐懼。

    眼不見,心不煩

    [yǎn bù jiàn,xīn bù fán]

    比喻只要沒有看見或不在眼前,也就不會為這操心或煩惱。

    憂讒畏譏

    [yōu chán wèi jī]

    擔憂被讒言中傷。

    牽腸掛肚

    [qiān cháng guà dù]

    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不寒而栗

    [bù hán ér lì]

    不冷而發抖。形容非常恐懼。《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 慄:發抖。

    皇皇不可終日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心驚膽寒

    [xīn jīng dǎn hán]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驚膽戰”。

    替古人耽憂

    [tì gǔ rén dān yōu]

    指不必要的憂慮。

    六神無主

    [liù shén wú zhǔ]

    形容心慌意亂,沒有主意。六神:道教指所謂主宰人體的心、肺、肝、腎、脾、膽等六髒的神靈。

    如釋重負

    [rú shì zhòng fù]

    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擔子。形容心情緊張後的輕鬆愉快。《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釋:放下。重負:重擔。

    心病還須心藥醫

    [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yào yī]

    心裡的憂慮或戀念成了精神負擔,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擔的因素。

    心亂如麻

    [xīn luàn rú má]

    心裡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裡非常煩亂。

    驚弓之鳥

    [jīng gōng zhī niǎo]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某種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的人。《晉書·王鑑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大驚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驚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指受驚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膽戰心驚

    [dǎn zhàn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

    心事重重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心裡掛著很多沉重的顧慮。

    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坐著也不是,站著也不是。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出兵攻晉,前鋒在安徽壽春洛澗被晉軍打敗。苻堅登壽春城瞭望,看到晉兵布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認為遇到了勁敵,因而感到害怕。後來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風聲鶴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前秦苻堅帶兵攻打東晉,被打得大敗,逃走時聽到風聲 和鶴叫都以為是追兵。後用來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時聽到一點聲音,就十分恐慌緊張。唳(lì)。參見〔草木皆兵〕

    吐哺握髮

    [tǔ bǔ wò fà]

    哺:口呂咀嚼著的食物。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多次把頭發握在手中。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