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縭棄9528
-
2 # 潁州西風169
書信別稱一共有七種,分別是:鴻雁,札,鯉魚,素,箋,函,八行書。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
典故:《 漢書•蘇武傳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札:用繩索將寫好字的木片、絲帛綑紮起來,表明是密封好的書信。
典故:《魏書·夏侯道遷傳》:“道遷雖學不淵洽,而歷覽書史,閒習尺牘,札翰往還,甚有意理。”
鯉魚:是指用兩塊彫刻有鯉魚圖案用來放書信的木盒,也就是書信的封套。
典故:漢樂府詩《 飲馬長城窟行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典故:無。
箋:書信的包裝。
典故:無。
函:是指封套,相當於現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稱為一函。
典故:《三國志·魏·劉曄傳》:“(曹操)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
八行書:古時信箋每頁多為八行。
典故:無。
-
3 # 用戶2845166769021707
1 函 2 書 3 札 4 簡 5 筆 簡稱書信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書與材料演變等原因,書信又有許多別名、美稱,下面略舉數端。 簡、柬、札、帖 古時書簡並稱,書籍之類可以稱為簡,書信之類也可稱為簡。書、簡小有不同,書長短並宜,簡則零篇寸擂為多。魏晉以後,“簡”也寫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後用作書信別稱。古代寫在帛上的信則稱帖,如著名書法家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的一些雜帖,就是文字簡短、情意雋永的書信作品。 箋、素、翰 箋是小幅而華貴的紙張,素是白色生絹,古人多有在箋、素上寫書信的;翰是鳥羽,古以羽毛為筆。所以,箋、素、翰常被借指為書信。後來書寫材料有了發展變化,人們仍喜歡用雅箋、素書、華翰等詞,作為書信的美稱。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後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牘 膝,書版。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于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 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此外,如簡札、簡帖、簡牒、簡膝、書尺、書牘,以及音信、音訊、音問、音郵、音翰、音書等,也都用作書信的代稱。再如,稱親筆書信為手書、手札,稱簡短書信為短簡、短書、小書,稱答覆的書簡為答記,稱佛家書信為法帖,稱與人斷絕交往的書信為絕交書,稱不署姓名的書信為匿名信,稱誹謗人的匿名書函為飛書、飛文、飛章,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在收藏家中,尤其是書畫收藏家,對書函信札的收藏向來十分重視,原因一可研究書法,二可研究相關史料。古代寄書信快捷的用鴻雁、青鳥、信鴿、鯉魚。此外,還有驛使、郵傳。在此,我將信的別稱作一簡介,供愛好者參考。書:家書即家信,手書即親筆信。函:便函即信,公函即公文信件。札:大札即重要的信,禮札即送禮的信。簡:書簡即書信,小簡即便信。箋:便箋即便信,錦箋、華箋均為信的美稱。 尺牘:即書簡。古代常用一尺長的木簡寫信。 尺索:即絹書,用一尺長的白絹寫信。 鯉魚、鴻雁:均出於古文典故,逐漸演變為信的代稱。
回覆列表
別稱:鴻、鴻雁、尺牘、尺素、函杞。
錢的別稱:泉、方孔兄、鄧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扇:仁風、便面。仁風,系晉朝袁宏因謝安送他扇子,稱是“當奉揚仁風”;便面,傳說漢朝張敞走馬章臺街,以扇擋面,故得名。
酒的別稱:瓊、玉液、金漿、家釀、香醪、紅友、玉友、歡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湯、杜康、白墮、麴生、麴秀才、金漿太醴、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