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面有“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2、吃湯圓的意義所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
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1、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面有“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2、吃湯圓的意義所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
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