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用戶6191813808357

    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即伏“暑邪”。三伏天在有些年份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三伏之中最熱的是中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說法。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稱。每年初伏、末伏各佔10天,而中伏則為10天或20天不等。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

  • 2 # 無私心就是道

    入伏的“伏”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的意思,民間諺語“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頭伏的依據。從夏至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裡“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的意思。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時間段。

  • 3 # 用戶6120401631498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意味著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高溫季節就此開始。

    “伏”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中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

    最熱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Sunny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 4 # 用戶1582926746100

    “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由秋到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環。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入伏”要從“庚日”開始。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在夏至後二十天以後,所以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結束。如果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出現庚日,則三伏總計三十天,否則三伏總計四十天。

  • 5 # 太懶沒起名

    入伏是指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也稱為小暑。它標誌著夏季進入了炎熱的階段。入伏通常出現在公曆7月初,具體日期根據每年夏至後陽曆的位置而定。在中國傳統農曆中,入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用來劃分季節和農事活動。入伏時,氣溫逐漸升高,天氣炎熱,人們需要注意防暑降溫,保持身體健康。

  • 6 # 小凌飛

    入伏的“伏”是指“夏日的盛暑時期”。在中國農曆中,每年的立夏後第10天,正式進入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即入伏。這一節氣的開始標誌著炎熱夏季的來臨,也是溫度最高、天氣最炎熱的時期。入伏期間,人們需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