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利民7120

    社會矛盾的計劃導致了北魏政權的不穩定,也使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不斷的發生。

    北魏孝文帝即位以後,在首都平城也發生了反抗北魏統治者的鬥爭。

  • 2 # 沒有名字和暱稱

    主要原因還是為了鞏固統治。北魏前期統治基礎薄弱,各地叛亂不斷,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為了鎮壓叛亂和農民起義,北魏不得不把漢族地主中的精英吸收進統治階級,擴大統治基礎,同時也通過漢化壓制了地方長官的權利,達到了中央集權的目的。

  • 3 # 合成時代潤滑油

    一、原因

    公元471年(皇興五年),拓跋宏即位,是為孝文帝。此後,農民起義依舊有增無減,而朝廷殘酷的鎮壓非但沒有平息人民的起義,反而激發了更多矛盾和鬥爭。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馮太后孝文帝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統稱為孝文帝改革。

    二、主要內容

    1、整頓吏治

    公元472年(延興二年),政以久任,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處罰,甚至降級。

    2、變革稅制

    公元475年(延興五年),為改變過去州、郡、縣爭收租調的混亂局面,政府確定只能由縣一級征收,征收時禁止使用大斗、長尺、重秤。

    3、頒俸祿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頒布俸祿制,申明俸祿以外貪贓滿一匹絹布的處死。次年頒行的均田令中,又規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職高低給一定數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買,離職時移交下任。

    4、改革官制

    太和年間,議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從品為北魏之首創。

    5、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頒布了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詳盡的受田規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別。

    6、禁胡語

    孝文帝實施漢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將語言改變,規定不再說鮮卑複合語,而須改說單音節的漢語。

    7、尊孔子

    孝文帝遷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緊修建孔廟祭孔。又給予孔子後裔土地與銀錢,讓他們可以繼續祭祀這位祖先。

    三、影響

    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於曹魏時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晉時已經變成了從世家大族中選拔官吏的局面,並演化出了士族與庶族兩大社會階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名言,便出於此。

  • 4 # 大威天龍158

    為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孝文帝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於494年遷都洛陽。遷都後,一律穿漢服,說漢話,改漢姓,並提倡與漢族通婚。

    在改革中,他以身作則,將皇族改為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