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凡暖陽kW
-
2 # 孤獨的浪人心
大自然亙古不變的規律就是“均衡”。斗轉星移,各行其道;芸芸眾生,各從其類;無不遵循均衡法則,萬事萬物,概莫能外。
由此可見,自然界何為健康?就是如何滿足均衡法則,越趨近均衡狀態,就越接近健康。海洋是地球上最複雜、最龐大的自然系統,海洋的健康自然就不可能有統一的標準,也很難形成統一的認識。
海洋的均衡,既受到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自身作用,也受到太陽、月亮,甚至其他星球的影響,是地殼內生動力與外生動力的綜合反映。第四紀以來,又增加了人類對海洋的影響。所以說,海洋的均衡只能是一種理論概念,永遠也不會達到真正的均衡態。因此,健康海洋也只能是一個理論目標。隨著人類影響的加大,海洋健康指數肯定會連年下降,但它能從另一個側面喚醒人們朝著均衡的方向不斷發展,也就是朝著健康海洋的目標不斷努力。
健康海洋的內涵
海洋是地球的命脈,海洋在全球範圍內調控生態、滋養生命、影響經濟、孕育文明。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沒有海洋健康,就沒有人類的繁榮。今天海洋無償贈予我們的,正是關乎明天人類存亡的無價之寶。
總體說來,近海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突出表現為三點:
一是海洋生態系統退化。濱海溼地、珊瑚礁、紅樹林等海岸帶生態環境受人類活動影響不斷加重,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海灣、河口及濱海溼地無機氮含量持續增加,氮磷比例失衡日益嚴重,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二是海洋生態災害頻發。赤潮、綠潮、水母等海洋生態災害發生頻率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赤潮生物種也由幾種增加為幾十種,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重大損害。三是近海汙染日益嚴重,使生態系統平衡失調。首先受到危害的是海洋植物,繼而是海洋動物,而最終受損的還是人類自己。
關於海水動力系統健康。海水是海洋的基礎,沒有海水就不稱其為“海洋”。海水是地球上最廣袤、最重要的資源體系,也是最重要的動力系統。自古無風三尺浪,一平方公里海面儲存的波浪能就足足超過一個三峽大壩。可見海水動力系統的平衡是何等重要。而這種源於自然、人類難以控制,甚至難以預測的動力系統是否健康穩定,關鍵是靠自然界的均衡作用調節。由於海洋動力系統的不平衡,使海洋災害頻仍,令人談虎色變。風暴潮災害、海浪災害、海冰災害、海霧災害、颶風災害、海嘯災害等突發性事件都源於海水動力系統的不均衡。
關於海洋洋地質系統健康。海洋就是由海水和海盆構成的統一體,而與海盆相關的內容就是海洋地質系統。不管是“盆底”發生破裂還是“盆緣”發生變化,都會對海洋產生巨大影響。由此可見,海洋地質系統是健康海洋的基礎,只有盆底完整、盆緣穩定,才能穩定整個海洋。
海洋如何服務人類健康
海洋是維護人類健康的最大醫藥寶庫。海洋的特殊環境孕育了特殊的生態系統,也形成了特殊的藥物資源。向海洋要藥,開發“藍色藥庫”,保障國民健康已成為“健康中國”的重要環節。隨著陸地藥源的匱乏,海洋已成為不可替代的新的健康產業資源。人們越來越清楚,未來的藥品與保健品的主要原料基地在海洋。
發展海水養殖業,既能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又能彌補因過度捕撈而損壞的生態環境。創建立體化海水養殖新模式,加快海水養殖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大力發展超大型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工廠化設施養殖、集約化池塘養殖,提高名優特養殖產品比例。
如何維護海洋健康
世界上的海洋是連通的,海水是流動的,全人類擁有同一片海洋。海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依託和支撐。只有全人類共同努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海和諧,才能真正維護海洋的健康。也只有健康海洋,才能真正把可持續的資源和空間奉獻給當今人類,才能真正促進人類健康。中國是海洋大國,健康海洋是健康中國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未來健康海洋的聯結線,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聯結線,更是沿海國家促進國民健康的聯結線。
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大力發展海水養殖,保障人類食品安全。
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就是通過增殖放流、資源修復、海洋牧場、海底魚礁、海底森林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克服海底荒漠化,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平衡。
從水產環境、健康苗種、病害防治、養殖模式、精深加工、安全監測等方面,進行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程質量安全分析,完善現代水產品加工綜合配套技術,建立規範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確保海洋食品的健康安全。
開展生態資源修復,發展海洋牧場,恢復海洋生態環境。
科學保護和恢復海洋生態環境,遏制海洋生態荒漠化的發展勢頭,是打造健康海洋、實現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堅持綠色發展,突出人海和諧,努力減少海洋環境汙染。
目前海洋微塑料、海洋垃圾、海洋汙染、海洋富營養化、海洋酸化,已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生物資源過度開發、海岸工程無序建設,導致海洋自然系統功能嚴重衰退,有些海區“荒漠化”嚴重。因此,急需開展環境、生態和資源開發的全面調查,建立全方位、實時化、連續性、定量化的汙染檢測體系及重要海洋生態災害預測預報體系。
以活性物質提取為突破口,加大海洋天然產物開發,打造新型藍色藥庫。
重點開發針對抗腫瘤和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病、抗衰老、抗帕金森氏綜合徵等重大疑難病症的海洋藥物。密切跟蹤已進入臨床試驗的海洋藥物的應用開發,強化海洋新藥高通量篩選平台和技術集成,開發深海和極地海洋生物活性物質採集、分離、鑒定技術,研製海洋化學合成和半合成藥物和海洋多糖、多肽和核酸類的海洋藥物。發展現代海洋中草藥,開發灘塗溼地藥用鹽生植物資源。
發展海水農業,實現“耕海種洋”,拓展新的藍色經濟空間。
面對當前人增地減、灌溉用水匱乏、農業面源汙染嚴重的現實,應充分利用鹽鹼地、灘塗、濱海溼地、海面水域和海底洋盆等空間資源,以海水為媒介發展“海水農業”,真正實現“耕海種洋”“白地綠化”“藍色糧倉”。
強化預警預測技術,發展防災減災產業,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針對海底地震、海島火山、颱風海嘯、風暴潮、富營養化、海洋酸化等生物災害、地質災害、海水災害和突發性海洋汙染事件,發展以數值預報為基礎的自動化、高精度、時效性的海洋災害和環境汙染預警預報技術,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持,為製定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提供依據,為抗擊海洋災害的組織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加強海洋預報、防災減災、救助打撈、漁業安全通信救助體系和海洋環境信息的服務體系建設,為海洋產業和生命財產的安全提供環境保障。
海洋防災減災重在預測,貴在預防。關鍵是把由政府被動地應急處置變成以企業為主體的主動的、長期的、預先的產業性投資,實現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向“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根本轉變。要強化政策引導,突破關鍵技術,發展新型防災減災產業,把海洋防災減災變成沿海國家的自覺行動,使蔚藍的大海真正造福全人類。
回覆列表
人類活動正在急劇改變全球氮和硫的吞吐量。大量的氮氧化物(NOx,約2噸摩爾/年),NH3(約4噸摩爾/年)和SO2(約2噸摩爾/年)流入大氣中。 因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燒從地面流入大氣的NOx流量超過了來自自然界的流量。NH3的流入主要是畜牧業造成的。大氣中大部分人類活動產生的氮和硫以硝酸和硫酸的離解產物形態沉積到地球表面。由於大氣中反應氮和硫很不穩定(維持幾天到一週時間),大部分酸沉積發生在主要源頭(北美洲東部, 歐洲和東南亞)下風的陸地、近海和大洋。
由於幹沉積和酸雨導致的陸地和淡水生態系統的酸化早已是眾所周知的環境問題。在海洋表面的沉積改變了海水的化學組成,導致海水酸化和總的鹼性減弱。從全球範圍來看,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氮和硫的沉積引起海水化學成分變化,與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CO2而致海洋酸化及溶解無機碳儲量增加量相比較只有百分之幾。但是這種酸化的影響對於近海區可能很嚴重,因為這些區域由於人類的其他活動影響已很脆弱,如富營養化、汙染和過度捕魚等。人們已認識到海洋酸化對地域的生態系統會產生嚴重威脅,包括珊瑚礁和鈣質有機生物為主的近海與深海底浮游生物的食物鏈。因此需要考慮來自非CO2的酸化源的直接和間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