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4579929343664
-
2 # 完美葡萄92
可以用手工活面,邊加水邊絞面,這樣麵包有拉絲效果,還可把面幹成片抖開再擰成麻花狀絞面。還可少加點油,鮮奶,雞蛋摻面裡搓揉絞面。
-
3 # 阿拉蕾9719
1傳統攪拌法
傳統式攪拌法是仿照人工以手揉方式進行攪拌的方法,也就是攪拌機以慢速攪拌。優點是麵團通過緩慢攪拌,所形成的麵筋組織完整穩定,香氣和溼潤度能維持較長時間(歐式麵包以傳統攪拌法做出來的口感更加)。缺點就是攪拌時間過長,不利於店面生產。
2快慢速攪拌法
快慢速攪拌法則是用一部分慢速,搭配少許快速,讓麵團在快慢速內進行攪拌。讓麵粉和水以滿身形成基本的麵筋,接著在用快速打到理想的麵筋狀態。這種方法非常考驗對面團筋度的掌握以及溫度的控制。但這樣的方式是目前最主流的方式,因為能夠有效的節約時間,所以也是現在門店運用最多的攪拌方式。
3快速攪拌法
快速攪拌法大多用在甜麵團上。用極少的慢速,搭配較多的快速,以最短的時間攪拌出理想的麵筋強度。優點在於大大的縮短了攪拌時間。缺點在於會破壞一定量的麵筋,麵團溫度容易過高。
4自我分解法
自我分解法是由一位法國麵包師發明的。後期慢慢傳入亞洲。
自我分解法是將麵粉和水混合至無干粉,不加入鹽和酵母等其他材料。然後靜置15分鐘以上,在這段時間裡,麵粉和水結合產生麵筋,這個過程我們叫它水解。靜置時間結束後加入鹽和酵母等其他材料進行攪拌。這種方法可以預先讓麵團形成麵筋,能夠縮短攪拌時間,有效的控制麵團的溫度,對於材料簡單的歐式麵包有這非常好的效果。
自我分解法還有一個比較好的優點,就是能增加麵團的吸水含量。
5後加水攪拌法
另外一個我們可以提高麵團含水量的方法,則是後加水攪拌,這種方法我們一般都用在歐式麵包上較多。後加水的方法是先將麵團的麵筋到達一定強度後,再加入水到麵團中繼續攪拌,當我們麵團產生一定麵筋後後期吸收性很更加好一些,從而我們再繼續攪拌直到攪拌到麵團需要的狀態。一般來說,麵團越硬越好攪拌出筋,水越多面筋就越難形成。若是配方中加入的水量較多時,一開始就全部加入,則不太好攪拌出筋,甚至很難成團。因此把一部分水量留到麵筋形成足夠後在加入,這樣麵團在吸入這些水分,就能形成足夠的麵筋。
-
4 # 勇者湯姆6I2
如果是用機器那就簡單了,扔到裡面用最低檔位換上攪拌鉤,按按鈕麵團成團之後加入黃油,繼續攪拌,大約十分鐘左右就差不多能夠達到麵筋擴展。
如果是手工揉麵那就費勁了,麵團弄好後,揉光滑,加入黃油,用手搓,幅度要大,將油搓進去之後會發現很黏很軟,不用管,繼續搓。一直到麵團光滑,不沾手了。就可以拿起麵團使勁往案板上摔了,麵團與面案接觸的面積越大效果越好。摔幾下在搓,如此反復,大約二十分鐘左右也能達到麵筋擴展。要達到麵筋擴展的程度。
回覆列表
首先就是麵包粉和水一定要按比例放在盆裡,再把面和好放在案板上,進行揉擦。將揉好的麵團戴上保鮮膜,用蓋布蓋上,進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