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攬月466
-
2 # 財富搬運使者
新鮮 桑葉500克
首先咱們去桑樹上,把鮮嫩的桑葉摘回來,然後把桑葉一片一片清理乾淨,蟲子吃過的,老的桑葉不要,再把清理好的桑葉放入大盆裡,倒入清水,多清洗兩次再撈出控幹水分備用。
接下來咱們準備一個菜板,先把桑葉切碎,桑葉切碎之後,再把桑葉搗爛,最後搗成桑葉泥,如果桑葉泥很乾,搗好之後加入適量的清水,不能加太多清水,加少許就可以了,再準備過濾網把桑葉泥過濾乾淨,放在一旁備用。
然後咱們再準備一把乾草,有些人要問了,準備乾草幹嘛用呢?乾草是拿來燒草木灰的,草木灰燒好之後,放在碗裡面加入清水,再用過濾網把草木灰過濾一下,一定要過濾乾淨。
接下來,咱們把過濾好的草木灰,倒入過濾好的桑葉泥裡面,輕微攪拌一下,現在起鍋燒熱,鍋熱再把桑葉泥倒入鍋中,開大火煮一下,大家記住,煮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鍋中冒小泡泡的時候,煮開就可以出鍋了。
然後準備一個乾淨的盆,再把煮好的桑葉湯倒入盆中,記得蓋上蓋子,讓這個桑葉湯沉澱1至2小時左右,時間到,把蓋子拿開,一盆碧綠的桑葉豆腐就做好了。
-
3 # 雨露63899
用石膏也可以的。豆腐制作工藝傳統豆腐生產工藝過程,首先是浸泡大豆使大豆軟化,浸泡後的大豆磨漿,然後過濾將豆渣分離獲得豆漿,蒸煮豆漿,再加入凝固劑等使大豆蛋白質膠凝成型得到豆腐。傳統豆腐生產的基本工藝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凝固、成型、成品
(1)清理:選擇品質優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雜質,得到純淨的大豆。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脹,有利於大豆粉碎後提取其中的蛋白質。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為1比1至1.2,即大豆增重至原來的2.0至2.2倍。浸泡後大豆表面光滑、無皺皮,豆皮輕易不脫落,手感有勁。
(3)磨漿:經過浸泡的大豆,蛋白體膜變得鬆脆,但是要使蛋白質溶出,必須進行適當的機械破碎。如果從蛋白質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徹底,蛋白質越容易溶出。但是磨得過細,大豆中的纖維素會隨著蛋白質進入豆漿中,使產品變得粗糙、色澤深,而且也不利於漿渣分離,使產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細度為100至120目。實際生產時應根據豆腐品種適當調整粗鈿度,並控制豆渣中殘存的蛋白質低於2.6%為宜。採用石磨、鋼磨或沙盤磨進行破碎。磨碎後的豆糊採用平篩、臥式離心篩分離,充分提取豆漿。
(4)煮漿:煮漿是通過加熱使豆漿中的蛋白質發生熱變性的過程。一方面為後序點漿創造必要條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漿中的抗營養成分,除菌,減輕異味,提高營養價值,延長產品的保鮮期。煮漿的方法根據生產條件不同,可以採用土灶鐵鍋煮漿法、敞口罐蒸汽煮漿法、封閉式溢流煮漿法等方法進行。煮漿溫度應達到100℃,時間5min左右。
(5)凝固與成型: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質在熱變性的基礎上,在凝固劑的作用下,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的過程。生產中通過點腦和蹲腦兩道工序完成。點腦是將凝固劑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漿中,使大豆蛋白質溶膠轉變成凝膠,形成豆腐腦。豆腐腦是由呈網狀結構的大豆蛋白質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構成的。一般來講,豆腐腦的網狀結構網眼越大,交織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軟細嫩,產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則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韌性,產品的得率也低。經過點腦後,蛋白質網絡結構還不牢固,只有經過一段時間靜置凝固才能完成。根據豆腐品種的不同,蹲腦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至30min。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腦放入特定的模具內,施加一定的壓力,壓榨出多餘的黃漿水,使豆腐腦密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彈性、韌性的豆腐,不同產品施加的壓力各不相同。
-
4 # 不長不短的筷子
用荷葉灰。採摘新鮮的桑樹葉子,採摘回來以後清洗乾淨,然後把桑葉焯水,去掉一部分苦澀味道。然後撈出,搗碎,用紗布包裹後使勁兒揉搓,取其汁液。
將桑葉的汁液倒入鍋中煮沸,同時另外的鍋將荷葉灰加水煮沸,用細紗布過濾神仙葉的汁液和荷葉灰水,倒入容器或者鍋中使勁兒攪拌,攪拌均勻後靜置!
回覆列表
神仙豆腐是一道以桑樹葉為主要原料制作的傳統食品,下面是一種常見的做法:
材料:
桑樹葉:適量
黃豆:適量
石膏粉:適量
清水:適量
步驟:
將桑樹葉用清水洗淨,放入鍋中煮沸,然後撈出備用。
將黃豆浸泡在清水中約4-6小時,然後將其磨成豆漿。
將豆漿倒入鍋中加熱,攪拌均勻,煮沸後繼續煮5-10分鐘。
將石膏粉用少量清水調成糊狀,然後加入到豆漿中,攪拌均勻。
將桑樹葉鋪在容器底部,然後將豆漿倒入容器中。
等待豆漿凝固成塊後,用刀將其切成小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