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快樂大君菌

    活動準備

    教科書展示的一男生煮稀飯的情景圖,有兩層含義:一是提示學生應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二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煮稀飯時米粒在鍋裡的遊動過程。目的是讓學生課前對生活現象進行細緻的觀察,為課堂探究做好心理準備。

    教科書中還展現了香、小米的圖片,提示學生根據需要進行課前準備。

    活動過程

    包括兩個活動。

    活動一:小米粒為什麼會在水中游起來?

    包括兩個環節。

    一是教科書首先展現了一幅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情景圖。學生正在用加熱的方法使小米粒在水中動起來。兩位學生邊觀察實驗現象邊進行交流。目的是啟發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找出使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的方法,並進行觀察實驗,從中發現加熱過程中米粒隨著水溫的上升而變化的規律,通過交流各自的發現,初步認識對流現象。卡通提示“注意安全”,意在提示學生使用酒精燈和火柴要規範,注意安全。

    本活動隱含兩個訓練重點:一是“想辦法”。使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的方法應該有很多,但此部分還隱含著對實驗方法的制約,即:不能用手搖,而讓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這樣,引導學生想到生活經驗,用“給水加熱”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從而達到進行水的對流實驗的目的。本環節設計體現了教科書空間大、注意創新思維培養的特點,利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二是通過實驗觀察,發現實驗現象。即小米粒在水中游動時的路線是對流的方式。

    本環節在設計上體現了讓學生自己確定研究方法、自主選擇研究材料的思想。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探究欲望。

    二是教科書展示以“畫出小米粒水中游動的路線”為引領的空白框,意在提示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畫出小米粒在水中游動的路線。暗示了實驗後的表達與交流過程。

    此部分還配有一個資料卡,以水為例解釋了什麼是熱對流。目的是讓學生對熱對流有一個比較準確地認識,以便讓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科學結論相對照。此資料卡僅是一種輔助性的結論展示,學生的表達只要能說明現象即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二:冬天,暖氣是怎樣使房間變暖的?

    教科書展示了一幅寒冷的冬天裡,學生在有暖氣的房間裡進行觀察、實驗、討論的情景圖。房間裡靠近窗子的地方有暖氣片,暗含著暖氣片安裝在房間的一角,卻能使整間房子變暖由此提示學生想到“為什麼”,提出探究活動的主題:熱怎樣在空氣中流動。圖中一生手裡拿著的冒著煙的香,提示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利用煙在房間流動的路徑,感知空氣在房間中流動的路線。卡通語言“看看煙往哪飄”、“放在不同的地方試試”、“用紙條試試”提示學生在房間的不同方位、用不同的方法觀察空氣流動的方向。由於暖氣片周圍的空氣受熱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流過來補充,所以煙會飄向暖氣片的方向,從而讓學生感知到空氣的對流現象。

    在圖的下方展示以“房間空氣流動圖”的空白框,顯示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提示學生將探究活動進行總結,獲得結論。

    此部分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研究實驗現象,在水對流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推理出空氣的對流。達到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目的。

    自由活動

    以“我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活動指向,呈現了二幅圖:一是煮稀飯的圖並配問題“怎樣讓稀飯熱得快?”。二是生爐子的圖並配問題“怎樣讓爐火更旺?”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兩幅圖也僅是一種提示,目的是讓學生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採取恰當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科學服務於生活的思想。

    拓展活動

    提出了一個活動指向:查閱資料,了解太陽的熱進怎樣傳到地球上來的。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三種:傳導、對流和輻射。在課堂探究活動中,學生已針對前二個問題進行了比較細緻的探究,由於小學生認識熱輻射有一定的困難,不利於進行課堂探究,因此,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讓學生進行課下自主了解,即讓學生對熱傳遞有整體認識,也培養了學生通過信息資料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會做熱對流實驗;能利用圖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結果。

    2.願意合作與交流,體驗到合作和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認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3.知道液體和氣體主要靠對流傳遞熱,了解熱對流的應用。

    三、教學建議

    活動準備

    為了讓學生對對流有初步的感知,可布置學生課前觀察煮飯或燒開水的現象,使探究提至課前,為課上探究做好心理準備。此外,還要準備衛生香、小米或替代品。教師也要做相應常規器材的準備,如燒杯、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等,有條件的可以準備相關的視頻資料,以保證課堂上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活動過程

    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導入探究活動,如:“給水加熱,可以把水燒開。那麼,熱是怎樣在水中傳遞的呢?”以此引入本課的探究活動。

    活動一:

    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想辦法讓小米粒遊起來。”然後讓學生自由說出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攪拌、用嘴吹、加熱等等。這時,教師提出一個條件,“如果不用手碰杯子,能想辦法讓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嗎?”。此時,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引導學生充分進行創新設計。如果學生想到了加熱的方法,老師可鼓勵學生利用加熱的方法進行實驗,如果學生不選用此方法,只要可行,可讓學生去試一試。教師對勤于思考、擅於提出方法的同學要加以鼓勵和表揚。

    確定了實驗方法之後,教師要啟發學生根據要解決的問題組裝實驗器材,並提醒學生還要注意協調分工,注意安全,防止火柴燒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等。

    然後,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活動。可提醒學生認真觀察現象並做好記錄。

    實驗結束,首先讓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交流認識。然後讓學生畫出小米粒在水中游動的路線,此環節要注重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張揚學生的個性,不要求千篇一律。對於畫得特別好的,通過展示相互借鑑。對於學生畫的路徑是否是正確的,可借助資料卡內容製成課件或借助液體對流演示器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獲得科學的結論。

    活動二:冬天,房間是怎樣變暖的?

    通過前一活動的學習,學生對對流已經有了明確地認識,可利用知識遷移,首先讓學生猜測:暖氣片是怎樣使房間變暖的?由於空氣的流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創設情景進行實驗,如在教室內提供熱源,用點燃的香進行實驗,使香離熱源有一定的距離,仔細讓學生觀察煙飄動的方向。最後,通過交流,達成共識:熱源把熱傳給附近的空氣,這些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比較冷的空氣壓力大,就會流過來占據這個空間;流過來的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的空氣又流過去占領這個空間┄┄就這樣,整個屋子裡的空氣會在不斷的流動過程中逐漸變暖。最後引導學生畫出房間的空氣流動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猜想,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自由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視頻資料,向學生展現生活中利用熱對流的實例,讓學生對現象進行解釋或解決某些問題。如解決下列問題:如何讓稀飯熱得快一點?如何使爐火更旺?空調的百葉扇朝向哪個方向能使屋裡涼得快?冰塊放在箱中的什麼位置可使食品保鮮效果好?等等。也可以將以上問題利用圖片展現出科學的操作方法,讓學生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還要讓學生廣泛聯繫生活實際,列舉大量的相關資料,利用擂臺賽、搶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