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可以樂子

    “這個早出現在《論語》中的“孔子家語”篇;人在興盛時,天也在看著。

    這句話表達了人的行為和天的神靈是息息相關的,人的行為不能脫離道德和社會規範,否則會受到天的懲罰。

  • 2 # 進取鯨魚1r3

    1. 是一句古老的諺語。
    2. 這句諺語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主要是強調人的行為和行為所產生的結果都會被上天所觀察和評判。
    3. 這句諺語的延伸意義是提醒人們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為,因為無論是善惡行為都會被上天所看見,最終會有相應的回報。
    同時也提醒人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做出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 3 # 極致快樂no1

    人在做,天在看。——(東漢)楊震。別人給楊震送禮,說是如此深夜沒有人知道,誰知楊震指天指地,這樣告誠行賄人。中國歷史上有位著名的清官叫楊震,他學識淵博,培養了無數弟子。後來做官,又提拔了許多品行高潔的學生,所以被稱為關東夫子(楊震是雍州人,地理上稱為“關東”)。在漢朝,楊震根正苗好,他的祖先曾在漢高祖與項羽之爭的最後戰場上,把項羽通得自殺。

    正是這樣的功勛,使楊家幾百年來飽受浩蕩皇恩,到楊震這代,即使不出來做官,也是生活無憂。楊震從小嗜書成性,對古典思想著作《尚書》鑽研得尤其深,被當時的讀書人尊奉為儒家大師。楊震從此頂著大師的牌子開門授徒,名聲在外。曾有很多官員都要求他出來做官,可楊震一門心思搞教育,始終置之不理。

    一直到知天命之年,楊震才無奈地接受了東漢軍政兩界大佬的邀請,出來做官。先是在荊州做一把手刺史,受到當地百姓的交口稱贊,兩年後又被調到東萊任太守。在從荊州到東萊的途中,路經蘭陵縣時,蘭陵縣令劉闌是他曾經舉荐、提拔過的官員。

    得知恩師來了,劉縣令心情激動,仔細想想還沒有報答過恩師的提拔之恩,于是,專門準備了二十斤黃金。白天迎接完楊老師後,晚上趁著微弱的月光,劉縣令扛著黃金,來到了楊震的臨時住所。兩人閒聊了一會,楊震就注意到了劉同學的那個沉甸甸的袋子。劉縣令急忙把袋子搬到桌子上,打開,金燦燦,射衝斗牛。

    劉縣令說:“一點點小意思,不成敬意,真是不能報答老師如海恩情的千萬分之一。”楊震的臉色立即陰了下來,他並不領情,火冒三丈:“我和你交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咱們的關系也不是普通人能比得上的,難道這麼多年來,你居然不了解我嗎?”劉縣令趕緊說:“我知道老師為人清廉,放心,我是一個人來的,現在是深夜,根本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楊震冷笑:“人在做,天在看,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劉縣令語塞,沒辦法,只好又趁著夜色,深一腳淺一腳地把黃金扛回了家。後來有人得知此事後,就把這個故事列了個標題,叫“楊震暮夜拒金”。由於楊震的那句“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楊震的清廉正氣名燥四方。和一些嘴上清白廉潔,背地裡無所不貪的官吏不同,楊震是知行合一的。

    無論是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上做官,還是後來進入朝廷決策層,楊震都把清廉與節儉當成人生信條。楊震從不受賄,更不因私事求人、請人、託人,請客送禮。楊震的後代也秉承了他的人生信條,沒有官二代的窮奢極欲和囂張跋扈,和百姓一樣,簡單地生活,甚至對自己刻薄吝嗇。

    很多好友和學生偶爾會勸他,應該為子孫後代留點豐厚的遺產,楊震一口否決,他說:“讓後世人都稱他們為清白吏子孫,這樣的遺產,難道不豐厚嗎!”後來,楊震被朝中小人誣告,被迫回歸故里,當時,他已經年過花甲。在回鄉的路上,這位“清白吏”悲憤難當,大病把他擊倒。

    臨死前,楊震對兒子和跟隨的學生們說:“死,本是士大夫的尋常本分之事,我遺憾的是受到皇帝的恩情,卻不能誅殺那些小人,所以我活著只能給我增加恥辱,我死之後,你們就用普通木材給我做棺材,用粗布做壽衣,不要搞任何典禮,也不要搞任何紀念活動!”歷史實在不忍心讓這樣的好官沉冤,一年後,新皇帝(漢順帝)即位,楊震恢復了名譽。

    楊震本人受到百姓的長久懷念,他的後代也因為有這樣的一位祖先,受到後世帝王的永久關懷。楊震做官時,東漢王朝已在加速度下滑,朝政昏暗,官場烏煙瘴氣。楊震的信條,對那個渾渾噩噩的官場來說,不失為一聲睛天霹靂。

    這聲霹靂雖然不可能震醒酣然大睡的東漢王朝,但他的人性的光輝,卻激勵著後世很多的讀書人和官員。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楊震告訴我們: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在做,天在看!無論你做了什麼,老天都會讓你對自己所做過的事承擔後果,無論是惡果還是完美的結果。

  • 4 # 溫柔姐pan

    “人在做,天在看”的說法來源於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和倫理觀念。這個觀念強調了人類行為的倫理責任和行為的後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天道”或“天命”,它認為天地間存在著一種秩序和道義準則,人應該符合這個天道的規範去行事。人們相信,人的行為會受到天的監視和審判,即使人類無法立即看到行為的結果,但是天會在某種形式上回應或反映人的行為。

    這個觀念體現了中國古代思想中的道德觀和宿命觀。它強調了道德約束和責任意識,並警示人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是善良的行為還是惡劣的行為,都不可能逃避天的觀察和判斷,最終會有相應的報應。

    這個觀念廣泛地應用在中國文化中,成為一種道德準則和倫理約束的理念。它提醒人們在行事舉止上要持守正直善良的原則,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同時,也提醒人們始終保持對自己行為後果的認知,即使別人無法看到,而天依然在看著。

  • 5 # 吃著西瓜笑看眾生

    “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出處,它可以說是人們長期創造和使用的一句中國諺語,而且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普遍認為人的行為和言行都是天、上帝或神靈能夠感知的,所以許多人常常使用這句話來告誡和提醒自己和他人要做好自己的行為舉止。

    此外,“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也有一些類似的表達,例如:“人在偷,天在看”,“人在作惡,必自作孽”。這些警示性的話語都是讓人們在行動之前、之中、之後都要始終保持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觀念。

  • 6 # 袁小珈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

    一切無法說清楚的事情,我們就把它歸於“天”,模糊其概念,也震懾到那些要破壞事情的人。

    漢武帝在位時,廣納賢才。

    董仲舒應詔入宮,和漢武帝聊了很多。他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推明孔氏和抑黜百家”的主張,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