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切溪水oh
-
2 # 小尾巴娘
家庭禮儀的故事《黃香溫席》《臥冰求魚》《孔融讓梨》《程門立雪》。
1、《黃香溫席》:講述黃香夏天時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雙親睡得更舒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給父母溫暖被褥的故事。
2、《臥冰求魚》: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典故事。
3、《孔融讓梨》:講述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4、《程門立雪》:講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頤拜師求教,正遇上下雪,一直在雪中待到程頤午休醒來的事情。後人便把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讚揚那些成懇求教,尊師重道的學子。這種刻苦的學習的精神和尊師重道的品德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
3 # 用戶7231062423431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儘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
擴展資料:
忠的佳話:
1、三國時諸葛亮心懷濟世安民的夙願,擇仁君而輔之,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白帝託孤的信任,在《出師表》中表達了自己臨危受命,忠心如初,獨支大局,力挽狂瀾,直至南中平定,百姓豐衣足食,後繼續輔助後主渴望完成光復漢室的大業。他的忠於職守、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一直為後人所傳頌。
2、南宋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金兵大舉進兵中原之時,面臨中原淪陷、山河殘破、人民流離。岳飛力主抗戰,率領岳家軍抗金破敵,屢建奇功。他嚴於治軍,體恤士卒,愛民如子,締造的“岳家軍”軍紀嚴明,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每戰必勝,令金兵聞風喪膽。
-
4 # 大雲景景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為歷代儒客尊崇,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
有子說:”一個人的為人,孝順爹娘,敬愛兄長的人,會冒犯君上的人,是很少的;不會冒犯君上,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孝和悌應是是‘仁’的根本!”
注釋
1、有子:孔子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一說小三十三歲,以小三十三歲之說比較可信。《論語》記載孔子的學生一般稱字,獨曾參和有若稱“子”(另外,冉有和騫偶一稱字,又當別論),因此很多人疑心《論語》就是由他們兩人的學生所纂述的。
但是有若稱子,可能是他在孔子死後曾一度為孔門弟子所尊重的緣故(這一史實可參閱《禮記·檀弓上》、《孟子·滕文公上》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至於《左傳》哀公八年說有若是一個“國士”,還未必是足以使他被尊稱為“子”的原因。
2、孝弟:孝,會意字,上老下小。喻為承上啟下,傳承之意。也指受華夏社會普遍認同的對待父母的態度;弟,音讀和意義跟“悌“相同,音替,tì,憐愛,古時專指作為兄長的哥哥愛護尚是幼小的弟弟。後漸漸引申到平輩、同齡之間互相的友愛、憐愛。
釋義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儘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占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
5 # 用戶571383786520039
儒家的忠、孝、仁、愛、禮、儀、廉、恥的道德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國文化幾經幾千年而不絕,從古至今,骨子裡流淌著的是忠孝文化.國家,國家,國就是家...國家矛盾時便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家而為國,天經地義,無以爭辯
忠孝節義 禮儀廉恥 反對儒家的人,大都忘了 回復: 這個問題很簡單,孔子忠孝節義禮儀廉恥道德觀不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貫穿孔子這些道德的就是一個禮字.而禮是對能力者的尊重,孔子的禮是對世襲的權利者的尊重.防止的
我會改,我還年輕需要學的東西很多,孝敬父母忠孝禮儀,我謹記在心。通過這兩個多小時的深談,我和媽媽終於相互理解了,媽媽後來哭著向我承認錯誤,我也哭,媽媽不需要這樣,畢竟長輩是長輩,我被我媽的舉動感動了,我也改觀
回覆列表
答:古代關於家庭禮儀的故事我所知道的是[孔融七歲能讓梨]。就是說止東省曲阜孔府孔子聖人的後代叫孔融七歲時家裡來客人就知道讓客人吃梨。這當時說明其家庭教養很高,連小小的孩子都知道讓梨給客人吃。現在看來很不足奇,因為現在僅一歲的孩子都知道給人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