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麥芽糊精山楂樹

    心學四絕是指張載提出的涵養心性所要達到的四種“絕”,即“學無絕義、性無絕剛、心無絕妄、事無絕功”。
    其中,“學無絕義”指學習要刻苦認真,不斷追求完美;“性無絕剛”指性情要溫和,不可過於剛強;“心無絕妄”指內心要真誠寧靜,去除虛妄幻想;“事無絕功”指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這四絕是涵養心性、修身養德的重要指導原則,也是張載心學的核心要義。

  • 2 # 涅槃副業分享站

    心學四絕是指中國古代心學家朱熹所提出的四個重要理論。首先是“格物致知”,即通過對物質的觀察和研究,來獲得知識和智慧。

    其次是“誠意正心”,即保持真誠和正直的態度,以取得成功和信任。

    第三個是“修身齊家”,即通過實踐自我修養和家庭和睦,來達到社會和諧。

    最後是“治國平天下”,即通過領導能力和良好的治國政策,來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這四個理論不僅是古代中國的思想寶藏,也是現代社會中仍然重要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 3 # zmeel

    心學四訣,來自於王陽明的王門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學四訣是王陽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它是“未發之中”,不可以善惡分,故無善無惡;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好惡,善惡的差別,他可以說是“已發”,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惡;良知雖然無善無惡,但卻自在地知善知惡,這是知的本體;一切學問,修養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為善去惡,即以良知為標準,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