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7
回覆列表
  • 1 # 玉岱河上游749

    答:下雨可寄託喜愛之情,也可寄託都鬱之情,因人因情而異。如多日無雨突降甘霖,那是寄託的喜愛之情。

    如失戀之人,遇上連綿陰雨,那寄託的則是鬱悶之情。

  • 2 # 菜花花菜

    1. 我喜歡雨中漫步,因為那樣沒有人知道我在哭。

    2.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3. 其實,我更願意雨天永遠是一首經典的老歌。

    4. 今天又下雨了,你在我身邊我很開心也很幸福。

    5. 風停了剩塵埃飄落夢走了誰來叫醒我一場雨,一把傘,一條街,一個人行走。

    6. 有個傻瓜總是感動的時候喜歡說:天下雨了。

    7. 當全世界約好一起下雨,讓我們約好一起在心裡放晴。

    8. 天空下雨了,可以打傘;心下雨了,該怎麼辦呢。

    9. 那些暗戀的事,開花在潮溼的季風裡,然後潰爛在潮溼的雨水中。

    10. 有些人的愛,就像一座房子,裡面有很多東西,卻都不是我想要的,可我並不打算離開,因為外面在下雨。

  • 3 # 琉漪心晨

    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詩人在描摹事物時寄託了情感,正如劉熙載說的“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駱賓王借《在獄詠蟬》抒發怨情,王維在《相思》中借紅豆寄託了對友人的相思。詠物詩不能簡單地寫物,要將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物中,為其注入靈魂,情中有物,物中有情。

    1. 內容

    詠物詩或單純詠物以表喜愛之情,或託物言志,或託物喻理,或託物諷世。

    2. 情感

    ①寄託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或報效國家的志向。

    ②寄託了高尚的情操,或表達了懷才不遇與命運坎坷的感傷,或抒發了年華已逝但理想未實現的哀愁。

    ③託物諷世,憂國憂民,感傷時事,憤世嫉俗。

    3. 手法

    ①從描寫手法的角度看,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

    ②從修辭手法看,比喻、擬人、象徵。

    ③從抒情方法看,託物言志。

  • 4 # 用戶5614245403259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 花重錦官城。

    【詩文解釋】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後,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春夜喜雨》創作背景及思想內容: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時杜甫因陝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 5 # 菜花花菜

    一、寫景詠物詩

    寫景詠物詩是一種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為描寫對象的詩體,它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對物的描寫中。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形態、色澤、所處環境等)著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物的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二、代表詩作賞析 孤 雁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曆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依常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則不然,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裡

    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不獨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這真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日:“‘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惘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

    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間仿佛打開了一道閘門,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悽惶麼?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

    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詩人所思念者恐不獨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裡,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

    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

    “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麼可談呢?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它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雖命薄卻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裡,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仿佛電影鏡頭似的表現那雲間雁影,真神來之筆。

  • 6 # 廣東無名氏

    借景物描寫來表達詩人或喜或悲或憂的感情,即“一切景語皆情語”。 詠物詩多為託物言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