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7
回覆列表
  • 1 # 綠蘿旁的幸福

    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的人們用樹葉或竹筒包裹米粒蒸熟,一般用來祭祀供奉。後來慢慢演變成在傳統節日中重要食品,在制作中,也開始加入更多的成分,如醃製好的肉類,板栗,紅棗等,直到現在依然保持的傳統習慣。

  • 2 # txj334

    粽子是一種傳統的中華美食,在中國漢族民間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傳說,最初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而制作的。屈原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愛國詩《離騷》等著作至今仍被後人傳頌。據說,當他被流放後自殺身亡,百姓們為了避免魚蝦吃掉他的屍體,便煮了糯米和其他食材,用竹葉裹好做成“粽”投到江中,以飽祭忠魂。之後,人們便將這種食物定名為“粽子”,並在每年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食用。

    除了紀念屈原,粽子也被視為一種風俗文化的體現。在端午節期間,各地都會舉行龍舟比賽、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做粽子等一系列活動,其中吃粽子更是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節日習俗之一。而不同地區和民族的粽子也因地制宜,在制作方法、餡料、形狀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 3 # 上進微風羽

    粽子是一種在中國流傳了千年節慶食物,它是一種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起來的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小吃,它的餡料可以分為五花肉、八寶、火腿、綠豆、豆沙等多個種類。

    在民間傳說中粽子的起源與中國的著名詩人屈原有關,相傳屈原在投身汨羅江自盡以後,人們因為愛戴屈原,就想在汨羅江投放米糧以免魚蝦因為飢餓食用屈原的肉身。

    後來屈原給百姓托夢說那些米糧掉入江中其實都被蛟龍吃掉了,想要避免蛟龍食用它的話,就要用葉子將米糧包裹起來,這樣就逐漸發展出了後來的粽子。

  • 4 # 用戶3862398832688

    1. 粽子是一種傳統的中式食品,在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食用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因此粽子的來歷跟中國的文化習俗有關。
    2. 粽子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產生的原因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紀念他投江而死,以及遠離禍患,避免蟲蛇等有害動物的咬傷。
    3. 粽子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成為中國和其他地區節日傳統美食,是因為它能夠口感鮮美,營養豐富,除了包裹糯米外,還可以加入各種不同的餡料,如肉、蛋黃、豆沙等等,讓人們能夠品嚐到不同口味的粽子,之後逐漸形成民間食俗,並且傳承至今。

  • 5 # AILIN618

    來源如下: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一直到現在,每年端午,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 6 # 我就叫耕耘

    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在公元前340年,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掉他的屍體,人們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後來逐漸發展出了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