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雅鋼筆7S8
-
2 # 狸貓甲
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驕兵必敗
-
3 # 擺擺虎
1 尋驕兵必敗是一句成語,意思是目中無人、傲慢自大的將領必定失敗。
2 典故來源於中國春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與秦國將領白起在長平之戰中交鋒。
田忌為了避免直接與白起決戰,採用“賽馬計”計謀,讓自己那裡的馬匹比對手的優秀,最終翻盤取勝。
之後白起向國王報告失敗,國王問原因,白起“田忌比我們不是馬兒的優秀,而是人才的優秀。
”這句話意義便是尋驕兵必敗。
3 現在這個成語已經成為了警醒人們不要傲慢自大,不要輕視對手的代表性口號。 -
4 # 講什麼武德
成語驕兵必敗的典故出自《漢書.魏相傳》,漢朝大臣魏相向漢宣帝進言,“謂之驕兵,驕兵者滅”,意思是驕傲的軍隊必然要打敗仗。
-
5 # 心心念想的桃子
1 源於中國戰國時期。
2 魏國的大將軍魏武侯曾在一次戰爭中敗給了楚國,原因是他招募了許多不怕死的驕兵,這些驕兵固然勇猛,但戰鬥經驗不足,沒有作戰技巧,很難與經驗豐富的敵軍相抗衡。
3 這個典故告誡人們,即使有再多的勇氣和精神,缺乏經驗和技巧也會導致失利。
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需要注重學習和積累經驗,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
6 # 用戶8224012616948
馬謖大意失街亭是最經典的驕兵必敗的戰例。還有楚霸王相項羽以為貴族出身,英雄蓋世,力拔山河,擁有雄兵百萬,不把亭長出身的劉邦放在眼內。但劉邦善用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由弱轉強。劉、項相爭,結果是項羽慘敗,自刎烏江。
-
7 # 用戶空谷足音
驕兵必敗典型事例莫過於淝水之戰。前秦符堅擁有七十萬兵力,他面對東晉七萬兵力,他說可以擲鞭斷流。輕而易舉滅掉晉國。結果被打得一敗塗地。
-
8 # 西沙洲島主
赤壁之戰的曹操,官渡之戰的袁紹,淝水之戰的苻堅,這些都是驕兵必敗。比較諷刺的是曹操自己在官渡之戰擊敗了驕兵必敗的袁紹,轉頭自己又驕兵必敗輸給了周瑜。
-
9 # 用戶1169624390620
1、西漢時期,車師國騷擾漢朝邊境,漢宣帝決定派侍郎鄭吉等人,將一大批免刑的罪人送到渠犁城一帶,讓他們開墾耕種,屯積糧食,以備攻打車師國之用。秋收時節,糧食豐收,官帝才派漢軍去攻打車師。
車師國王不知所措,連忙向匈奴求救,誰知匈奴兵遲遲不到,車師國無奈只好投降了漢軍。戰後,侍郎鄭吉派三百士兵留駐車師國,自己帶兵返回了渠犁。
當得知漢軍主力撤出了車師,匈奴立即派騎兵襲擊車師,鄭吉迅速前來救援。因敵眾我寡,也被匈奴軍給圍圃住了,鄭吉趕緊派人去漢都求救。
漢宣帝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趙充國主張趁匈奴勢力尚弱,派兵攻打其右翼,迫使它從車師撤軍。丞相魏相卻有不同的主張,他對皇帝說:“最近幾年,匈奴沒有來侵擾我們的邊境,現在為了車師而去攻打他,在道理上是講不通的:而且邊境上的百姓生活很困難,無衣無糧,只能穿羊皮、狗皮以草籽充飢。怎能輕易興兵打仗呢?再說國內也連年遭受災害,人民吃不飽穿不暖,加上郡縣的許多官吏不稱職,風俗、道德方面也出現了問題,發生了很多起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的案件。我認為眼前最重要的是整頓朝綱,任用賢能,如果一定要出兵攻打匈奴的話,即使勝利了,也會產生無窮的後患。倚仗著華人人多而窮兵黷武,就是驕傲的軍隊,這樣的軍隊是注定要失敗的。”
漢宣帝聽從了魏相的意見,決定不大規模地攻打匈奴,只是調動一部分軍隊開到車師附近,援助鄭吉的軍隊返回了渠犁。
2、《驕兵必敗》的啟示:人不可以盲目自大,低調一點,不可一世早晚會翻船。
回覆列表
這個成語出自班固的書,主要勸戒掌權者不能因實力強於對手,而產生驕傲心理,產生驕傲心理必打敗仗。最經典的典故是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前秦兵多實力強,前秦皇帝符堅更是揚言他的軍隊投鞭斷流。結果卻慘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