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大光明小羊6K1
-
2 # 紫玉齋
1、顏色有區別:青蛙從眼的後方直至後肢的基部有2條縱行的皺褶,呈金黃色或淺棕色。中央有一條淺色縱紋。後肢上有很多橫列的黑色斑紋。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黃綠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膚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狀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黃色。
2、毒腺有區別:蟾蜍有豐富的毒腺,分布皮膚腺和耳後腺。皮膚腺分布在軀體的背面,所處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後腺在頭側鼓膜的上方。用針刺破耳後腺,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漿液。青蛙沒有毒腺。
3、齒和舌有區別:青蛙上頜邊緣有一排細小的上頜齒;在口腔頂部犁骨上也有兩排並列橫生的瘤狀小突起,叫犁骨齒。而蟾蜍的上下頜都沒有齒。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4、價值有區別:青蛙肉肉質細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多種激素。從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中國緊缺的藥材。
5、繁殖方式有區別:青蛙通過鳴叫來吸引異性,結成配偶。配對以後,雌蛙便開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約3000—6000粒;與此同時,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細胞在水中結合成受精卵,經4—5天的孵化發育成為蝌蚪。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為蟾蜍的產卵季節。在氣溫升至6~8℃時,蟾蜍即開始雌雄抱對,人工養殖時雌雄比例比3:1為宜,受精率可達90%以上。溫度在16℃時便可產卵。每次產卵量大約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雙行排列在管狀膠質帶內,卵帶可長達幾米,纏繞在水生植物上。經過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
-
3 # 入夜微涼月上梢頭
有毒與無毒的區別,蟾蜍表面粗糙且頭頂上有毒液,常被人飼養來取毒液,青蛙表面光滑且無毒,但它叫聲響亮,特別是夏天的晚上,呱呱呱地叫,
-
4 # 不回家的蟲蟲
1、生活習性不同:蟾蜍常隱蔽在泥穴、潮溼石下,青蛙經常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
2、蝌蚪不同:蟾蜍的蝌蚪是純黑色,身體呈橢圓狀,青蛙的蝌蚪是純黑的,但身體形狀很圓潤。
3、形態特徵不同:蟾蜍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疙瘩,而青蛙的外皮光滑,背上帶有條紋。
-
5 # 橘子崽兒
青蛙和蟾蜍都是兩棲動物,屬於動物界中的無尾兩棲動物。
總體而言,蟾蜍的皮膚更乾燥、身體粗壯,腿粗,而青蛙的皮膚柔滑,腿更長。
根據加拿大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數據,“真正的青蛙”包括約400種屬於蛙科的物種,而300多種“真正的蛙”是蟾科的成員。
這裡有一些區別特徵,可以幫助你區分真正的青蛙和真正的蟾蜍。
加拿大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指出,大多數真正的青蛙都有跳躍的長腿,而蟾蜍的身體粗壯,走路的腿更短。
根據國外國家野生動物聯合會的說法,它們的皮膚看起來也不同,它們的皮膚通常乾燥,上面覆蓋著“疣”和拋物腺體,這種腺體會分泌一種毒素來幫助蟾蜍抵禦捕食者。
-
6 # 劍若冽月
蟾蜍和青蛙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區別:
1. 外觀區別
蟾蜍的身體比較圓胖,皮膚粗糙,常常呈深色或灰褐色;青蛙的身體比較纖細,皮膚比較光滑,顏色也比較鮮豔多樣。
2. 生活環境區別
蟾蜍一般生活在水邊或沼澤地區,多數是夜行動物,以小動物為食;青蛙則生活在水邊、溼地和森林中,有些種類是晝行動物,以昆蟲和其他小型動物為食。
3. 繁殖方式區別
蟾蜍的繁殖方式一般是在水中產卵,卵會自行孵化成小蝌蚪,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才會變成蟾蜍;青蛙則常常是在水邊或溼地上產卵,並經過一段時間的孵化成為小青蛙。
4. 行為習性區別
蟾蜍一般比較緩慢,很少跳躍,更多的是匍匐前進,尤其是在距離水邊較遠的地方;青蛙則是一種跳躍性動物,行動敏捷迅速。
總的來說,蟾蜍和青蛙雖然都屬於無尾目的兩個不同物種,但在外觀、生活環境、繁殖方式和行為習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區別。
-
7 # 堰河家人
1、青蛙的皮膚光滑溼潤,色彩斑斕;相反,蟾蜍的皮膚粗糙,滿是疙瘩(所以才有"癩蛤蟆"一說),顏色單調。皮膚特徵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青蛙光滑的皮膚不僅可以減少在水中游泳時的阻力,讓它們遊得更快;而且青蛙和蟾蜍的皮膚差異明顯
2.有無毒腺,有無毒腺是區分青蛙和蟾蜍的另一個比較直觀的標準。蟾蜍皮膚分泌物較多,通常有明顯膨大的腺體(比如耳後腺),從這些腺體中可以分泌出有毒的物質。餐廚沒有膨大的耳後腺,但它們的皮膚也有一定的毒性。相反,中國境內分布的青蛙通常沒有毒
回覆列表
答:蟾蜍與青蛙區別明顯。
青蛙體型清秀,身體光潔無疙瘩。顏色有綠色和土黃色,多數身上有豎花紋。生活多在水邊。很少遠離水。多喜跳躍,少爬行。叫聲為“呱呱”聲。看著順眼。
蟾蜍體型較肥胖,身上有疙瘩,體表多為土黃色或黑灰色,樣子醜陋。頭兩側毒囊明顯,多生活在陰暗潮溼處,一般不會跳躍,會爬行。叫聲為“咕咕”聲。毒囊毒液劇毒。看著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