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花閒人nana
-
2 # 折斷的十字架
從今日尚存之文瀾閣與天一閣比較可以看出,天一閣寶書樓是極普通的江南二層民居式的建築,而文瀾閣雖外觀為兩層,實為三層,運用清代的“偷工造法”,利用上層樓樓板之下的腰部空間多造了一夾層,這種造法既節省工料,又空間增大,且自上而下的可利於通風乾燥,極便貯書。
-
3 # 魏小寶
七大藏書閣均仿寧波範式天一閣藏書樓的式樣,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是明朝嘉靖年間(1561-1566年)卸任官員範欽所建的藏書處,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燮《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

七大藏書閣,分“北四閣”和“南三閣”,為清代是珍藏《四庫全書》的書庫。分別是北京的文淵閣和北京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瀋陽的文溯閣、鎮江金山寺內的文宗閣、揚州行宮的文滙閣和杭州西湖孤山的文瀾閣。七大藏書閣皆以文為首,第二個字多從水旁,寓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一、北京故宮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它是中國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外觀為上下兩層,腰簷之處設有暗層,面闊6間,西盡間設樓梯連通上下。兩山牆青磚砌築直至屋頂,簡潔素雅。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
二、北京圓明園文源閣

在北京西郊的圓明園遺址中,有一處早已湮沒於荒草之中的古跡——文源閣舊址,位置在全園的西北,南接水木明瑟,西臨柳浪聞鶯。閣額及閣內“汲古觀瀾”匾、楹聯等皆乾隆御書。這裡曾是清朝乾隆年間庋藏名聞世界的大叢書《四庫全書》的“四庫七閣”之一。
三、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

文津閣位於避暑山莊的西部,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闢一暗層,這樣Sunny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
四、瀋陽故宮文溯閣

瀋陽故宮院內的文溯閣之所以名揚四海,不僅僅因為它的建築別具一格,而且因為它是聞名於世的《四庫全書》的珍藏之所,也是建在宮廷中的最大的一所圖書館。
閣之外觀為二層,黑琉璃瓦綠剪邊硬山頂,面闊五間,加西側樓梯間為六間,進深三間。閣下層均出簷廊。閣內為三層,在下層頂板下的空間,東、北、西三面各以迴廊的形式增加一層,俗稱“仙樓”。
五、江蘇鎮江金山寺文宗閣

文宗閣位於江蘇鎮江金山寺,以收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而聞名海內外。據《金山志》載:“文宗閣在竹宮之左”。當時的竹宮之左就是現在金山公園內園林辦公室一帶。當時的金山四面江水環繞,文宗閣朝南座北。隔庭院有門樓3間與閣相對,兩側均有廊樓各十間,將文宗閣聯成四合院的形狀,閣前銀濤雪浪,氣勢滂沱,閣後山崖陡峭,峰巔浩伏。
六、揚州行宮裡的文滙閣

文滙閣是一座三層樓建築,梁柱上彩繪書卷圖案。閣的一樓當中藏《古今圖書集成》,兩側藏《四庫全書》的經部書籍,二樓藏史部書籍,三樓藏子部、集部書籍。
七、杭州西湖孤山文瀾閣

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倖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築,園林布局的主要特點是順應地勢的高下,適當點綴亭榭、曲廊、水池、疊石之類的建築物,並借助小橋,使之互相貫通。園內亭廊、池橋、假山疊石互為憑借,貫通一起。
回覆列表
文瀾閣和天一閣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藏書閣樓,它們分別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和浙江省紹興市。以下是它們的區別:
1. 建築位置:文瀾閣位於無錫市市中心的興隆街,而天一閣位於紹興市的城隍山上,兩座建築地理位置不同,但都被譽為各自城市的文化地標。
2. 建築歷史:文瀾閣建於明朝成化年間,距今已有近600年曆史,是全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而天一閣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也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民間藏書樓。
3. 建築規模:天一閣建築規模大,為木結構坊式三層樓,高達41米,共有七重簷,是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傑出代表。文瀾閣建築規模相對較小,為木結構坊式兩層樓,高約12米,有五重簷。
4. 藏書內容:文瀾閣藏書以文化巨擘王陽明的思想為主,涉及哲學、經史、文學等多個領域;而天一閣藏書涉及哲學、文學、歷史、地理、人文等多個方面,藏書數量和種類更為豐富。
5. 文化背景:文瀾閣和天一閣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文瀾閣強調“心學”和人文精神,代表了江南文化的精髓;而天一閣則更多地展現了浙江地區的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
綜上所述,文瀾閣和天一閣都是古代中國著名的藏書閣樓,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兩座建築在地理位置、歷史、規模、藏書內容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