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沙醫通

    宋代晦庵所做《滿江紅.膠憂勞生》,百歲光陰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流。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這個有很多版本故事,大抵說的一個意思。

  • 2 # 用戶9716457067441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全文如下: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牛馬。
    若問前生恩債人,今生又作兒孫奴。

  • 3 # 春風正得意04

    1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四句詩是李時中所寫2 這句詩意在提醒人們不要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為了照顧後代而工作賺錢上,因為兒孫有自己的生活和道路,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長。
    3 這句詩也告誡人們不要過於犧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追求自己的利益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條件給兒孫,但不能忽略了自己的享受和生活。
    4 李時中的這句詩語氣溫和,旨在給人們提供一個慎重的思考方向,讓人們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和關系。

  • 4 # 番茄4240137746920183

    王哲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上一句是:想六地眾生,強攬閒愁。這句詩詞出自王哲的《集賢賓 鳴鶴餘音卷一》。

    解釋:兒孫自有兒孫的路要走,他們是好是壞全看他們自己,不要為兒孫操心太多,尤其不要事事代勞包辦。

  • 5 # 麼麼1133

    此句出自《增廣賢文》,全文為:

    仔細曾窮究。想六地眾生,強攬閒愁。恰才得食飽,又思量、駿馬輕裘。有駿馬,有輕裘。又思量、建節封侯。假若金銀過北斗。置下萬頃良田,蓋起百尺高樓。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貪利祿。競虛名,惹機勾。豈知身似、水上浮漚。貪戀氣財並酒色,不肯上、

  • 6 # 用戶1408341733648

    孫自有兒孫福的整首詩的四句是

    離別家鄉十八秋

    千錢鬥米我不收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做馬牛

    傳說,這是一位秀才寫的一首詩我覺得最一句,才是點睛之筆,奉勸父母,要善待自己,不要委屈自己,省吃儉用為兒孫做牛做馬,到最後兒孫也不知道感恩,覺得你是理所應當,是不是呀?朋友

  • 7 # 歡樂多兒童商城

    全文:

    【第一章】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是八個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使克成人。聖賢開口便說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孩提知愛,稍長知敬,奈何自失其初,不齒於人類也?

    【第二章】

    《戴記》載小孝、中孝、大孝,《孝敬》載孝之始、孝之中、孝之終,統是教人做人,無忝爾所生。一孝立,完善從,是為孝子,是為完人。

    【第三章】

    賢不肖皆吾子,為父母者切不可毫髮偏愛,偏愛日久,兄弟間不覺怨憤之積,往往一待親歿而爭訟因之。創業思垂永久,全要此處見得明,不貽後日之禍可也。今人但為子孫做牛馬計,後人竟不念父母天高地厚之恩。誠一衣一食無不念及言及,爾曹數數聞之,必能自立自守,久長之計,不過如是矣。

    【第四章】

    《斯干》之詩,說到“鳥革翬飛”、“弄璋弄瓦”,盛矣。然開首卻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未有不相好而相猶,能守其基業,克開其子孫者。

    【第五章】

    兄弟間偶有不相愜處,即宜明白說破,隨時消釋,無傷親愛。看大舜待傲象,未嘗無怨無怒也,只是個不藏不宿,所以為聖人。今人假借怡怡之名,而中懷仇隙,至有陰妒仇結而不可解,吾不知其何心也。兄弟雖當親歿時,宜常若親在時,凡一切交接禮儀、門戶差役及他有急難,皆當出身力為之,不可彼此推諉。

    【第六章】

    嘗謂結髮糟糠萬萬不宜乖棄。或不幸先完後娶,尤宜思渠苦於昔,不得享于今,厚加照撫其所生,是為正理。今或有偏愛後妻後妾,並棄前子不愛者,豈前所生者出於人所構哉!可發一笑。

    【第七章】

    蒙養無他法,但日教之孝悌,教之謹信,教之氾愛眾親仁,看略有餘暇時,又教之文學。不疾不徐,不使一時放過,一念走作,保完真純,俾無損壞,則聖功在是矣。是之謂蒙以養正。

    【第八章】

    古重蒙養,謂聖功在此也。後世則易驕養矣。驕養起於一念之姑息。然愛不知勞,其究為傲為妄,為下流不肖,至內戕本根,外召禍亂,可畏哉,可畏哉!蒙養不在男也,女亦須從幼教之,可令歸正。女人最汙是失身,最惡是多言,長舌階歷,冶客誨淫,自古記之。故一教其緘默,勿妄言是非;一教其儉素,勿脩飾容儀。針紡績外,宜教他烹調飲食,為他日中饋計。《詩》曰:“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此九字可盡大家姆訓。

    【第九章】

    凡議婚姻,當擇其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如何,不可徒慕一時之富貴。蓋婿婦性行良善,後來自有無限好處,不然,雖貴與富無益也。

    【第十章】

    《麟趾》之詩首章雲:“振振公子”,次章雲:“振振公孫”,三章雲:“振振公族”。由子而孫、而族,皆振振焉,是為一家之祥。語曰:子孫賢,族將大。凡我族人其勉之。

    【第十一章】

    人須各務一職業,第一品格是讀書,第一本等是務農,此外為工為商,皆可以治生,可以定志,終身可免於禍患。惟游手放閒,便要走到非僻處所去,自罹於法網,大是可畏。勸我後人毋為游手,毋交遊手,毋收養游手之徒。

    【第十二章】

    凡居家不可無親友之輔,然正人君子多落落難合,而側媚小人常倒在人懷,易相親押。識見未定者遇此輩,即傾心腹任之,略無爾我。而不知其探取者悉得也,其所追求者無厭也。稍有不愜,即將汝隱私私攻發於他人矣。名節身家,喪壞不小,孰若親正人之為有裨哉?然親正遠奸,大要在敬之一字,敬則正人君子謂尊己而樂與,彼小人則望望而去耳。不惡而嚴,舍此更無他法。

    【第十三章】

    親友有賢且達者,不可不厚加結納。然交接貴協於理,若從未相知識者,不可妄援交結,徒自招卑謅之辱。且與其費數金結一貴顯之人,不為所禮,孰若將此以周貧急,使彼可永旦夕,而懷感於無窮也。

    【第十四章】

    睦族之次即在睦鄰,鄰與我相比日久,最宜親好。假令以意氣相凌壓,彼即一時隱忍,能無忿怒之心乎?而久之緩急無望其相助,且更有仇結而不可解者。

    【第十五章】

    吾子孫但務耕讀本業,切莫服役於衙門;但就實地生理,切莫奔利於江湖。衙門有刑法,江湖有風波,可畏哉!雖然,仕宦而舞文而行險,尤有甚於此者。

    【第十六章】

    世稱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謂其行己唯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儉約,而交遊一本乎道義。凡聲色貨利、非禮之幹,稍有玷於家聲者,戒勿趨之;凡孝友廉節,當為之事,大有關於家聲者,競則從之。而長幼尊卑聚會時,又互相規誨,各求無忝於賢者之後,是為真清白耳。

    【第十七章】

    凡勢焰燻灼,有時而盡,豈如守道務本者可常享榮盛哉?一團茅草之詩,三詠煞有深味。

    【第十八章】

    凡人欲養身,先宜自息慾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絕妄求。精神財帛,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視人猶己,亦宜為其珍惜,切不可盡人之力,盡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處,出爾反爾,反損己之精力矣。有走不盡的路,有讀不盡的書,有做不盡的事,總須量精力為之,不可強所不能,自疲其精力。餘少壯時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後人當自檢自養,毋效我所為,至老而又自悔也。

    【第十九章】

    訟非美事,即有橫逆之加,須十分忍耐,莫輕舉訟。到必不可已處,然後鳴之官司,然有從旁勸釋者,即聽其解已之可也。《訟卦》辭“中吉中兇”、“不克”等語,最宜三復,然究之作事謀始一語,則絕訟之本也。

    【第二十章】

    凡有必不可已的事,即宜自身出,斯可以了得,躲不出,斯人視為懦,受欺受詐,不可勝言矣,且事亦終不結果,多費何益?語云: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可省已。

    【第二十一章】

    積金積書,達者猶謂未必能守能讀也,況於珍玩乎?珍玩取禍,從古可為明鑒矣,況于今世乎?庶人無罪,懷璧其罪。身醫口食之外皆長物也,布帛菽粟之外皆尤物也,念之。

    【第二十二章】

    今人酷信風水,將祖先墳塋遷移改葬,以求福澤之速效。不知富貴利達自有天數,生者不努力進修,而專責死者之陰庇,理有是乎?甚有貪圖風水至傾其身家者,曷不反而求之天理也?可謂惑已。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節,說到孝子仁人之掩其親,亦必有道矣,安可不覓善地以比化者?但善地是藏風斂氣,可廕庇後人耳。必覓發達之地,多費心力以求謀,甚至損人利己,此最是傷天理事,切不可為。若無葬埋處,苟無水無蟻,亦可自愜矣。或聽堪輿家言,別遷移以求利達,是大不孝事,天未有肯佑者,尤切戒不可,切戒不可。

    【第二十三章】

    吾上世初無顯達者,叨仕自吾始,此如大江湖中,偶然生一小洲渚耳,唯十分培植,或可永延無壞,否則夜半一風潮,旋復江湖矣。可畏哉,可畏哉!

    【第二十四章】

    創業之人,皆期子孫之繁盛,然其本要在於一仁字。桃、梅、杏、果之實皆曰仁。仁,生生之意也,蟲蝕其內,風透其外,能生乎哉?人心內生淫慾,外肆姦邪,即蟲之蝕、風之透也,慎戒茲,為生子生孫之大計。

    【第二十五章】

    凡人為子孫計,皆思創立基業,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產而房產,已失其本矣,況惟利是圖,是損陰騭。欲令子孫永享,其可得乎?

    【第二十六章】

    祖宗積德若干年,然後生我們,叨在衣冠之列。乃或自恃才勢,橫作妄為,得罪名教,可惜分毫珠玉之積,一朝盡委於糞土中也。

    【第二十七章】

    釋氏雲: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因,今生作者是。此言極佳,但彼雲前世後世,則輪回之說耳。吾思昨日之前,而父而祖,皆前世也;今日之後,而子而孫,皆後世也。不有祖父之累,昔日之勤幼,焉有今日?乃今日作為,不如祖父之積累,可望此身之考終,子孫之福覆乎?是所當惕醒者。

    【第二十八章】

    餘令新興,無他善狀,唯賑濟一節,自謂可逭前過,乃人揭我雲:百姓不粘一粒,盡入私囊。餘亦不敢辯,但書衙舍雲:勤恤在我,知不知有天知;品騭由人,得不得,皆自得。今雖不敢謂天知,然亦較常自得矣。汝輩後或有出仕者,但求無愧於心,勿因毀譽自為加損也。

    【第二十九章】

    一部《大學》,只說得修身;一部《中庸》,只說得修道;一部《易經》,只說得善補過。修補二字極好,器服壞了,且思修補,況於身心乎?

    【第三十章】

    《易》曰:“聰不明也。”《詩》曰:“無哲不愚。”自恃聰哲的,便要陷在昏昧不明處所去,可惜哉!所以人貴善養其聰、自全其哲。

    【第三十一章】

    智術仁術不可無,權謀術數不可有。蓋智術仁術,善用之以歸於正者也;權謀術數,曲用之以歸於譎者也。正譎之辨遠矣,動關人品,慎諸!

    【第三十二章】

    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能合蓄退遜,留有餘不盡,自有無限受用。阿瑩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是為雅操。

    【第三十三章】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無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濃豔,趨炎勢,蠅營狗苟,心勞而日拙矣。孰與淡泊之能日休也?

    【第三十四章】

    人要方得園得,而方圓中卻又有時宜。在《易》論圓神方知,益以易貢二字,易妙,變易以貢,是為方圓之時。稜角峭厲非方也,和光同塵非圓也,而固執不通非易也,要認得明白。

    【第三十五章】

    聖人教人一生謹慎,在非禮勿視四句;教人一生保養,在戒之在色三句;教人一生安閒,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一章;教人一生受用,在居天下之廣居一節。

    【第三十六章】

    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衝折,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量。

    【第三十七章】

    學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學,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剛,亦皆有敝也,況於他好乎?做到老,學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過人遠矣。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第三十八章】

    事到面前,須先論個是非,隨論個利害,知是非則不屑妄為,知利害則不敢妄為,行無不得矣。竊怪不審此而自陷於危亡者。

    【第三十九章】

    決不可存苟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懶人。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意時,要越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