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莫隊長一米七八
-
2 # 血球花
《昆蟲記》第一章內容: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第一章 蜣螂
蜣螂第一次進入人們的生活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時間。在古代埃及,農民在春天灌溉農田的時候經常見到這種昆蟲。它們黑黑的、肥肥的,忙著向後推著一個圓球形的東西。這個奇怪的圓球讓古代埃及農民感到很驚訝,同今天這裡的農民一樣。
這個圓球被古埃及人想象成了地球的模型,並且蜣螂的動作也與天上星球的運轉相合。因此,他們認定這種甲蟲一定掌握了很多天文知識,便給它取名叫“神聖的甲蟲”。當時他們還認為蜣螂滾的圓球中裝滿了自己的卵,小蜣螂也是從那裡面出來的。但是他們錯了,大多時候裡面並沒有卵,不過是一個食物儲藏室而已。
你要是認為這是什麼可口食品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蜣螂的工作,是把各種汙物從地表上收集起來。這個食物球便是用它收集到的垃圾搓捲起來的。
蜣螂扁平的頭前邊長著六隻尖細的牙齒,它們呈半圓形分布,就像是一種彎形釘耙。無論是刨除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還是收集自己挑揀好的食物,蜣螂都要靠這些牙齒。它的前腿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這些弓形的前腿不但非常堅固,而且還在外端長了五顆鋸齒,蜣螂就是用它來搬動一些障礙物的。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蜣螂制作圓球的步驟。它先是左右轉動帶鋸齒的臂,掃出一塊小小的空場,把自己收集來的東西堆放起來。然後,再用四隻後爪去推。蜣螂的腿又長又細,尤其是最後的那一對,形狀略彎曲,前端還有尖尖的爪子。蜣螂把這些材料用後腿壓在身下,不斷地搓動、旋轉,直到它變成圓球形。用不了多久,它們就能把一個圓球從一顆小粒滾得像胡桃那麼大,不久又像蘋果那樣大。我曾親眼見過有的蜣螂能把圓球滾得像拳頭那麼大,它們真是一些貪吃的小家夥。
這些圓球的食物做好以後,還要搬到合適的地方去。于是,蜣螂的旅行便開始了。它用後腿將球抓緊,用前腿行走。它是倒著向後走的,頭朝下,臀部撅起,姿勢實在是有些不雅。它輪流向左右推動那個圓球。大家都以為它會揀一條平坦的路走,畢竟它重負在身。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它給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是險峻的斜坡,就是不可能上去的地方。這個家伙固執得很,偏要選這樣的路來走。對它來說,這個球非常重,再加上它是倒著行走的。所以,整個過程很艱苦,它需要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球推上高坡。如若有一點疏忽,這個坡就算是白爬了,因為它會被球帶著一起滾落下去。有的地方還會三番五次地滾落,可能是被一根草繩絆倒,也可能是在一塊滑石上失足。總之,一丁點兒的障礙處理不好,就可能前功盡棄。有的時候,蜣螂得經過一二十次的跌落才能爬上一個坡。也有時,它會在絕望的時候變換路線,去尋找平坦的路。
在人們的眼中,蜣螂很善於合作。當一個蜣螂做成了一個球,便會離開在場的其他同類,獨自把勞動成果向後推去。這個時候,一個還沒開始工作的鄰居就會跑過來幫著球的主人一起用力推。對於這種幫助,球的主人肯定是歡迎的。但是,它真的是熱心的伙伴嗎?不,他是一個“強盜”。要知道不下苦工夫和沒有忍耐力是做不成圓球的,而去偷或者搶一個那就容易多了。所以有的“盜賊”就會用很狡猾的手段,甚至是暴力,去侵占別人的勞動成果。
有時候,從天而降的“盜賊”會將球主人擊倒在地,然後蹲在球上。前腿放在靠近胸口的位置,擺出一副準備打鬥的姿勢。要是這個球的主人不甘心自己的勞動成果被霸占,上前來理論的話,這個“強盜”就會從後面給它一拳。球的主人爬起來後就去推自己的球,想趕快擺脫糾纏。這時候,兩隻蜣螂之間不可避免地就會發生一場角鬥。它們會腿與腿相絞,關節與關節相纏,互相撕扯、互相沖撞,摩擦的甲殼會發出金屬摩擦的聲音。激烈的打鬥結束後,勝利的一方會爬到球頂上,而失敗的一方則默默離開。若是“強盜”獲勝了,主人只得重新從小彈丸做起。有時候會出現第三隻蜣螂參與搶劫,這種情況我親眼見過許多次。
也有的時候,“盜賊”會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行騙。它假裝熱心腸,幫助球的主人搬運食物。在經過深車輪印、長滿百里香的沙地和其他險峻地形的時候,這個賊很少用力,它大部分時間都坐在球頂上欣賞風景。到了目的地之後,主人便開始挖坑。挖坑的時候需要用邊緣銳利的頭和有齒的腿向下開掘,沙土被拋向後方。就在這時,賊會緊緊地抱住球,假裝自己死了。隨著坑越刨越深,在裡面工作的蜣螂已經看不到外面的情景,即使偶爾出來看一下,看到球旁睡著的蜣螂一動不動,它也不會起疑心。如果主人離開的時間一長,這個賊就會抓住機會,迅速將球推走,就像小偷怕被捉住一樣。如果這種偷盜行為被發現,球的主人會追上來,這個賊就馬上變換角色,表現出一臉無辜的樣子,讓主人覺得它只是在制止這個球向坡下滾去。于是,它們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一起將球搬回去。
如果賊把球順利地偷走了,主人只能自認倒霉。它會擦擦面頰,深吸幾口氣,振翅飛走,回去從頭開始。這種百折不撓的作風讓我既羨慕又嫉妒。
後來,它的食品終於安全儲存好了。它的儲藏室是一些土穴,一般掘在沙土或者軟土上。這些儲藏室如拳頭般大小,有通往地面的通道,寬度也剛好可以讓圓球通過。等到把食物推進儲藏室之後,蜣螂就會坐在裡面,找一些廢物把進出口堵起來。圓球塞滿了整個屋子,從地面到天花板全是美味佳肴,設宴的人通常只有一個,至多兩個,坐在牆壁邊一條狹窄的小道上進餐。蜣螂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或兩個禮拜中不停地宴飲,晝夜不停。
我在前面提過,古代埃及人認為神聖甲蟲的卵,藏在它們的圓球中。事實並非如此,有一天,我偶然發現了蜣螂放卵的真實情形。
我跟一個牧羊的小孩很熟,他經常在空閒的時候過來幫我。有一次,他來找我,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六月的星期日。他手裡拿著一個奇怪的東西,樣子像是一隻梨,只不過稍微小了一些,顏色是那種腐朽後的褐色。這隻“梨”摸上去很硬,外形也很好看,像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寶貝。男孩說裡面肯定有一個卵,因為他在掘地的時候不小心弄碎了另外一個一模一樣的“梨”,並在其中發現了一個白色的卵,大小就像一粒麥子一樣。
我決定去考察一下。第二天,天剛剛亮,我就和小牧童一起出發了。
蜣螂的地穴很好找,因為它的土穴洞口總有一堆新鮮的泥土。不一會兒,我們就找到了一個。小牧童用小鏟使勁地向地下挖掘,我為了不錯過什麼,便伏在一旁的地上觀察。一個洞穴被掘開了,我在潮溼的泥土裡發現了一個“梨”。在這個精緻的“梨”上甚至還有一隻母蜣螂在工作。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奇異的工作,當時非常興奮,甚至比從古埃及遺物中發掘出翡翠彫刻的神聖甲蟲還要興奮。
繼續搜尋之後,我們又發現了第二個土穴。這次也發現了一隻母蜣螂,它緊緊地抱著一個“梨”。一定是它剛剛完成工作,還沒來得及離開。毋庸置疑,蜣螂的卵就在它懷中的這個“梨”中。這樣的“梨”,我在一個夏天裡至少發現了一百個。
蜣螂把人們扔在野外的垃圾收集起來,製作成了這些球形的“梨”。原材料的選擇是比較嚴格的,因為這個“梨”還要當蜣螂幼蟲的食物。當它們從卵中出來的時候,是沒有覓食能力的。所以,蜣螂媽媽為了不使它們挨餓,會把它們安放在一個適宜的食物裡。這樣,它們一出生,就衣食無憂了。
蜣螂把卵放在“梨”比較狹窄的那一端。無論是植物的種子,還是動物的卵,都是需要空氣的。這也說明為什麼雞蛋殼上會分布著許多小孔。如果蜣螂不是把卵放在“梨”比較狹窄的那一端,而是放在比較厚的那一端的話,這些卵就會被悶死。因為這些“梨”質地堅硬,外面還有一層硬殼,根本不透氣。蜣螂媽媽一般會把幼蟲居住的空間布置得精緻、透氣,甚至在“梨”的中央也有一些空氣,因為等幼蟲消耗完周邊的食物之後,它會到“梨”中央去進食,這時它已經變得很強壯。
蜣螂把“梨”做得一頭大一頭小,還在外麵包上堅硬的外殼,都是很有道理的。它們的地穴溫度極高,甚至有時會達到沸點。在這種環境中,三四個星期的時間就會讓食物變得乾燥,不能吃了。假設蜣螂幼蟲出生後面對的食物像石頭一樣堅硬的話,這些幼蟲就只能被餓死了。這樣的犧牲者不是沒有,我曾經在八月的時候找到了許多。要避免讓幼仔生活在一個烤箱中,母蜣螂就會把“梨”的外層用它那強壯的前臂壓成一層硬殼。整個過程十分辛苦,這個硬殼可以用來隔絕外面的高溫,是一個像栗子外殼一樣的保護層。若是主婦們想在酷熱的夏天裡保持麵包的新鮮,就會把它們放到一個緊閉的鍋裡。同樣,昆蟲也會這樣做,它們為了保存幼蟲的食物,為了家族和後代的希望,也會打造出這樣一口“鍋”。
我經過對蜣螂在巢中工作的觀察,知道了它是如何去做“梨”的。它把需要的材料運到地下後,就足不出戶,專心致志地工作。一般情況下,蜣螂會先搓起一個球,然後把這個球推到自己的土穴。在推進的過程中,這個球會沾上一些泥土和細沙,表面開始稍稍變硬。有的時候,蜣螂會在收集材料的地表附近選擇修建土穴的地點。這樣,工作就變得簡單了,材料綑紮好之後可以直接扔進洞裡,省去了運輸。有一天,我見一隻蜣螂在洞穴中藏了一些原材料,這些原材料還沒有成形。當我第二天再去它的工作場地上看的時候,那些沒成形的材料已經被加工成了一個“梨”。這個“梨”的外形已經具備了,看上去很精緻。蜣螂在一旁忙碌著,像個藝術家一樣。
這個“梨”貼著地面的部分,已經敷上了一些細沙,其餘部分磨得像玻璃一樣光滑。這表明蜣螂只是把“梨”塑造成形而已,還沒有細細地滾過。制作這個“梨”的過程,同以前在Sunny下製造圓球一樣,都是用它那有力的大足輕輕地搓壓。
我把泥土裝入大口玻璃瓶中,為母蜣螂做成了一個人工的地穴,還在玻璃瓶上留下了一個小孔,用來觀察它們的動作。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中研究它們了,它們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
蜣螂先是做一個完整的球,然後再在球上面繞一道圓環,並不斷用力壓這道圓環,直至圓環被壓成一條深溝,像瓶頸一樣。圓球的一端被這條深溝勒出一個凸起,蜣螂在這個凸起的中央用力往下壓,做成一個凹穴,像是火山口一樣。這個凹穴越來越深,邊緣也就越來越薄,最後變成了口袋模樣。蜣螂把凹穴內部打磨光滑之後在裡面產卵。最後,用一些纖維塞住口袋的口,也就是“梨”的尾端。
為什麼蜣螂在封口的時候看上去如此隨意呢?蜣螂把其餘的地方都用大腿拍得結結實實,唯獨封口處不會去動,因為卵在口袋中距離封口很近,如果塞子塞得太深,裡面的卵就會受到傷害。所以,蜣螂把纖維很隨意地塞在封口上,而不是使勁塞進去。
蜣螂的卵會在產下7~10天之後孵化成幼蟲。它們毫不猶豫地咀嚼四周的牆,這些小家夥聰明得很,它們進食的時候總是朝著厚的地方前進。這樣就不會把“梨”弄破,以免自己從中掉出來。用不了多久,它們就會長得很肥胖,樣子也變得難看。背上會隆起,皮膚也變得透明,若是拿起來朝著光亮的地方看,那些內部器官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假如古埃及人看到這些肥胖的蠐螬,它們肯定不會想到,這些臃腫的家伙將來會變成莊嚴、美觀的神聖甲蟲。
第一次蛻皮後,儘管已經能從這些幼蟲身上辨別出蜣螂的形狀,但是它們還沒有完全長成蜣螂。這個小動物非常美麗,別的昆蟲無法與之相比。那像蜜一樣的黃色,加上半透明的感覺,讓它渾身散發著一種琥珀的魅力。在下一次蛻皮之前,這種狀態能保持將近四個星期。
此後,它的顏色會變成紅白色。隨著蛻皮,顏色逐漸變黑,直到最後變成像檀木一樣的黑色;表皮硬度也逐漸增強,直到披上角質的甲冑。到這時,它才徹底地變成了一隻蜣螂。
這時,它還居住在地底下那個梨形的巢穴中。它渴望突破硬殼的束縛,渴望暴露在Sunny裡,這一切能否實現呢?環境是決定性因素。
它們通常都是在八月份出來,這是一年當中最炎熱、乾燥的時候。如果泥土不被雨水溼一下的話,僅憑這隻昆蟲自己的力量,想打破牆壁,衝出硬殼,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圓球儘管是用柔軟的材料製成的,但是,此時已經被酷暑的高溫燒得像磚頭一樣硬。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圓球放在一個盒子裡,並保持乾燥。早晚這些圓球內的囚徒會用它們頭上的耙和前足上的鋸齒去刮牆壁,發出一陣陣刺耳的摩擦聲。持續兩三天之後,它們沒有取得絲毫進展。這時,我決定給它們其中的兩隻一些幫助。我用小刀在硬殼上戳開一個洞,儘管如此,它們也沒能破殼而出。不到半個月,所有的硬殼都安靜了。這些囚徒用盡了全力,卻還是死在其中。
我又拿來了一些同樣的圓球。這次我先用溼布把它們裹起來,然後放入瓶中,並用木塞塞好,等到溼布上的溼氣把硬殼浸透之後,再將溼布拿開。這次試驗很成功,囚徒衝破了被浸溼變軟的殼。它們認準一點之後,便用腿支撐住身體,把背部當成一條槓桿,使勁地頂和撞,牆壁最終被它們撞成碎片。這種條件下的試驗,蜣螂每次都能從中破殼而出。
野外環境中的那些殼也是一樣的情形,若是八月的太陽把大地烤得像磚頭一樣硬,這些蜣螂是不可能逃出牢獄的。這個時候如果下一陣雨,硬殼變軟,再加上用肩扛、用腿蹬、用背撞,它們就能得到自由。
剛從地下鑽出的它們最需要的不是食物,而是Sunny。它們跑到太陽裡之後一動不動,專心取暖。
過不了多久,它們就要吃東西。它們會像自己的前輩一樣,做一個可以吃的球,選一個儲藏的地方掘一個土穴,把球藏在裡面,然後吃掉。沒有人教它們這些,這些本領是它們生來就具有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