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雨冉星辰

    洛希極限是指一個天體自身的引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這個極限是由愛德華·洛希首次計算得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最常應用的地方就是衛星和它所環繞的星體。有些天然和人工的衛星,儘管它們在它們所環繞的星體的洛希極限內,卻不至成碎片,因為它們除了引力外,還有其他的力幫助。在這些情況下,在衛星表面的物件有可能被潮汐力扯離衛星,要視乎物件在衛星表面哪部分——潮汐力在兩個天體中心之間的直線最強。

    一些內部引力較弱的物體,例如彗星,可能在經過洛希極限內時化成碎片。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就是好例子。它在1992年經過木星時分成碎片,1994年落在木星上。現時所知的行星環都在洛希極限之內。

  • 2 # 無憂的明鏡oF

    法國科學家洛希提出了洛希極限,他發現當兩個天體的距離達到一定程度時,潮汐作用就會使流體團解體分散,這個距離就被稱為洛希極限,換種說法,洛希極限是較大天體和小天體能夠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任何天體一旦越過這 個極限,較小天體便會因為潮汐作用而被大天體撕扯成碎片,從而成為大天體的行星環。

    也通過這個理論,科學家們推斷出了土星環的形成過程,土星環的起源其實一直眾說紛紜,有種說法認為,土星曾經擁有多個衛星,但因為超越了洛希極限而被土星巨大的引力潮汐鎖定,從而被土星撕碎成了星環。

    其實,洛希極限分為剛體洛希極限和流體洛希極限,太陽和木星之間的剛體洛希極限為89萬公里,流體洛希極限為171萬公里,一但木星到太陽的距離小於171萬公里之後,土星上的大氣和能夠流動的風暴便會被太陽的引力拉出太空,而一旦木星 到太陽的距離小於89萬公里,木星的星核也將面臨解體。

    當年轟動世界的慧木相撞事件就很好地證明了這個極限,當這個彗星距離木星中心只有11萬公里的時候就已經被木星強大的引力給撕碎,從而形成20多個碎片而撞擊木星。

    提到洛希極限又不得不提到希爾球,希爾球是一個天體的重力所能控制的範圍,當一個天體進入另一個天體的希爾球之後,就不會受到別的天體的影響了,比如說月球就在地球的希爾球範圍之內,月球被地球的引力控制,而不再受太陽的引力束縛了。

    其實人與人相處也應該保持一個洛希極限,一旦離得太近可能就會使對方厭煩,離得太遠,關系就會變得疏遠,處在洛希極限之內,這就是距離產生美。

  • 3 # 不行咱回家

    希洛極限(Hilbert's tenth problem)是數學中一個著名的問題,由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於1900年提出。該問題是:是否存在一種通用的算法,可以判斷任何一組多項式方程是否存在整數解?

    簡單地說,就是是否存在一種計算機程序可以判斷一個多項式方程組是否存在整數解。這個問題被證明是不可解的,也就是說不存在一種通用的算法可以解決所有的多項式方程組是否存在整數解的問題。這個證明是由蘇聯數學家馬丁-戴維-戈德爾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被稱為戈德爾不完備定理。

  • 4 # 用戶8809068053308

    洛希極限是一個距離。當天體和第二個天體的距離為洛希極限時,天體自身的重力和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如果它們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它以首個計算這個極限的人愛德華·洛希的名字命名。;對於一個完全剛體、圓球形的衛星,假設其物質都是因為重力才合在一起的,且所環繞的行星亦是圓球形,並忽略其他因素如潮汐變形及自轉。

    洛希極限為;對於是流體的衛星,潮汐力會拉長它,令它變得更易碎裂。洛希極限為;由於有黏度、摩擦力、化學鏈等影響,大部分衛星都不是完全流體或剛體,其洛希極限都在這兩個界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