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為建築而生
-
2 # 選拼音110958146
高職與普通本科分段培養。即高等職業教育學習3年(五年制高職學習5年),經過資格考核,進入普通本科教育學習2年。
學習期間,由對口試點的高職和本科院校,統籌製定對口專業理論知識課程和技能訓練課程銜接貫通教學體系,系統化培養本科層次高端技能人才。
該項目本科招生可納入“專轉本”渠道,“專轉本”選拔方式由本科院校商對口高職院校共同製定,報省教育廳審定。
-
3 # W繼續征途
中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報告本書概述了20餘年來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進程,並結合調查重點,對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作了歷史性的回顧和分析;精選一批對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有指導意義的文章,其中有政府有關領導的講話,有對被評學校及評估專家進行培訓的資料;還收集了與本科教學評估有關的法規、文件,並精選了20餘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各類評估指標體系。
內容較全面,資料較翔實,觀念較前沿,從中可以清晰地窺探出中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發展的軌跡,可進一步了解開展本科教學評估的重要意義及做好這項工作的方法、步驟。
-
4 # 素顏
高效課堂的評價機制可以概括為"以學評教"系統,即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以學評教"的主體是學生,內容則是通過與學生相關聯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性評價指向教師和管理工作。
何謂"以學評教"?
簡單地說,就是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學"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學習狀態。既然高效課堂作為一個教育概念被提出,則"以學評教"就不僅僅指向"教學"一項,還包括生活、文化、團隊等與教學相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範疇"。評價也不是為了甄別、排隊、打壓和懲戒,而是為了改進、完善、激勵和提昇,進而改變人(師生)和學校的發展模式。
以學評教的主體是學生,內容則是通過對與學生相關聯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性評價,指向教師和學校管理工作。
以學評教還可以延伸為評價權力下移,即把評價權交給下一級別。比如,教師工作由學生評價、中層工作由教師評價、領導工作由中層評價、教育局工作由校長評價。目前,一些學校正在探索"442"評價機制。這個評價機制分為校長評價和教師評價兩部分,校長評價的權重比是教師對其評價佔4、上級部門對其評價佔4、自我評價佔2;教師評價的權重比是社會和學生評價佔4、學校管理部門和同伴評價佔4、自我評價佔2。
一、以學評教的三個維度
1、學生自主管理系統
在教學管理上可理解為學生自主評價系統,即學生以學習情況評價教師的教學情況。與教學配套形成的學生自主管理系統,包括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學習管理、心理管理、學生活動管理等。
一般建議是"把學生的事情交由學生",即由學生組建三大組織--學管會、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
學管會是學生學校管理委員會的簡稱,旨在嘗試把學校交由學生管理,學校每週任命一名學生校長,並頒發聘書,然後由其"組閣";學生會是真正基於解決學生問題的機構;學生代表大會則負責監督學生會的運作,並出臺相應管理制度。
傳統的學生管理部門要麼過於剛性,要麼過於柔性,但無論是剛性還是柔性,都缺乏理性。以學評教的管理策略主張重視建構師生生命的秩序感,並以此形成內在的約束力。學校管理的成功與否,不在於出臺多少"規定",而取決於是否能觸動靈魂。
2、教師自主管理系統
教師自主管理系統,是以教師為主體對學校領導的工作做出評價,這也是以學評教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延伸。具體包括教師角色管理、人格管理、行為管理、道德管理、教學管理等。
一般建議是"讓教師知道自己是誰",即在鼓勵教師自省的同時,在校長的引導下,成立教師三大組織--教管會、教代會、生活委員會。原則同樣是教師的問題交由教師解決,教師的評價、升級、加薪、評優等,統統交由教師組織來設計、實施、完成。教師管理的核心在於相信教師,關鍵在於賦予教師何種角色。
教管會是指教師學校管理委員會,它與學管會是并列關係,兩者有交叉,但各自獨立運轉;教代會是指教師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常設組織,教代會負責出臺學校管理的一系列文件、規定,並交由教管會實施、執行;生活委員會是指引領教師豐富教育生活,生活委員會是教師以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或名字命名的個人俱樂部,這對教師的成長提出了要求。
在實驗區,我們通行的做法是建議成立三大中心:教師生活中心、教師情感中心、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生活中心可組建若干興趣小組,如書法組、太極拳組、攝影組、瑜伽組、烹飪組等,使教師的興趣成為課程,並藉此改造枯燥單調的教育生活;教師情感中心主要關注教師的情感世界和精神成長,引領教師思考教育人生的價值,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演講比賽、讀書會、講故事等,改造"意識形態";教師發展中心圍繞"五小一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培養擔當精神和精品意識。"五小一大"包括小課題、小事例、小沙龍、小論文、小展示和一個本質性的教育"人學觀"。
3、學校文化自覺系統
學校文化自覺系統是以所有人的發展來完善組織,進而形成良性的發展生態。
學校的環境、設施、課程、活動都應該服務於師生的生活和精神需要,每一個生命體都應該成為學校的一部分。學校應該是一個和諧的"小生態",但應首先是一個純淨、溫暖、向上、善良的"個體"。
好的文化如同日月,無私而永恆。
學校文化自覺的核心源自每個人的"修鍊",源自組織帶給每個人的影響,源自組織領導人的高度、境界、格局。從這層意義上說,校長就是體製,也是文化本身。校長決定了一所學校的高度、境界,決定了辦學方向和教育的未來。因此,校長必須保證在辦學思想和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深諳管理之道--學會"交心",以心換心,把自己完完整整地交出去,而不是耍計謀、玩手腕。
學校要推進文化建設,可採用"分段設立主題"的方式。如每年春天可設立"播種節",學校提供種子,班級經民主商議形成決議後,向學校申領種子,然後在"班級種植園"裡集體播種;秋天到來時,學校就可以設立"採摘節";每年的4月,可以設立"青年節",青年節再設立兩級、三級主題活動,具體活動可交由學生會設計和組織;每年8月,可以為老教師設立"老教師節",或者為女教師設立"女教師節",號召全校師生為他們送關懷,凝聚學校的向心力,形成學校的核心文化。
在課改實驗區,他們一般的做法是:一月一主題、一月一展示。展示的目的旨在將活動的影響力放到最大。如果學校能把每個主題月內容做深做透,慢慢就"長"成了與眾不同的校本課程。
二、以學評教的評價指標
1、學校辦學理念、觀念、管理評價:
推進以人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管理即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從而服務於人的發展;辦學要指向"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學校精神凝聚校魂。
2、領導團隊的德、能、行評價:
注重"三力"(凝聚力、執行力、創造力)、倡導"三用"(用心、用情、用智)、鍛造"三格"(人格、隊格、校格)。
3、中層隊伍建設性評價:
團隊目標、執行力、創造力、精神風貌。
4、教師評價:
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以及師德水平、教學能力、發展水平。
5、學生評價:
人生觀、生活觀、學習觀,以及身心狀況、社會責任、思維品質、創新精神、學業水平等。
6、組織文化評價:
以年級、班級、學科等為單位的團隊評價,包括文化標識、團隊目標、執行力、自主管理程度、活動課程、興趣特長等。
7、課程、活動評價:
主題性學習、社會性調查、各種自主形式的班會的展示性評價。
8、學校成員身心與發展評價:
野蠻其身體、文明其精神、培育其特長、增強其情趣、提昇其品位。
9、教學評價:
高效課堂的教學評價標準。3 以學評教的具體要求
高效課堂的評價是基於"以學評教"來構建的,旨在"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也有人總結為"抑教揚學"、"師退生進"。它是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態、學習情感、課堂幸福指數、成長軌跡等作為判斷課堂價值的依據。
尤其是課堂幸福指數,它要考量學生個體和群體之間的存在狀態。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和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從關注知識到關注能力、關注永續發展;從關注個體的發展到滿足團隊的發展需求;從關注達標率到關注情緒、情感和精神;從要求承擔到關注擔當;從教導式管理模式到關注自主成長模式。任何有意義的成長都必須基於自主、信任、尊重。
基於以上論述,以學評教系統的正常運行,有以下幾點具體要求:
1、圍繞"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建構評價體系。
2、校長是課改的領頭羊。在課改中,校長的責任什麼時候都應該比教師的更大,而不應把不改的責任歸於教師。不明確這一點,課改就很難推行下去。校長應該發揮出領軍的"羊群效應",否則校長就會成為課改最致命的"短板"。
以學評教首先要求校長要深入課堂,揪住課改,建構評價系統。評價的核心是明辨是非,統一"好課"的標準。
3、能讓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的課才是好課。這當然是僅指實然目標,加上應然目標,應補充為能讓學生學會並且會學、樂學、創學的課才是好課。
4、能讓學生學會並且會學、樂學、創學的教師才是好教師。
誇美紐斯說:"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第斯多惠認為,一個教師教會了學生知識,他不是一個好教師;一個教師教會學生發現知識,他才是好教師。葉聖陶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於教學生學。"威廉.亞瑟.伍德認為:平庸的教師講述,好的教師解釋,優秀的教師示範,偉大的教師啟發。
陶行知先生把世上的先生分為3種:第一種只會教書,結果把學生變成書架子、紙簍子;第二種,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但學生仍是被動狀態;第三種是把教和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他認為,第一種最糟糕,第二種不好,第三種最正確。
5、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教學的前提應該是"目中有人"。那麼,重視"學"則必須首先重視對兒童的研究,離開了對學生的研究,"學"則成為無稽之談。
陳鶴琴認為,兒童心理有7個特點:小孩子是好遊戲的,小孩子是好模仿的,小孩子是好奇的,小孩子是喜歡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歡野外生活的,小孩子是喜歡合群的,小孩子是喜歡被稱讚的。
魏書生認為,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潛能,有的學生獲得較多的機會,掌握了方法,有了較強的自學能力;也有的學生遇到包辦代替過多的教師,被剝奪了發揮潛能的機會,沒有掌握學習方法,自學能力當然弱。
陶行知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小孩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還要小。"提出生本教育的郭思樂先生也說,"人之初,性本學"。
從諸多的論斷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學生需要教師的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潛能。
6、教師要"少講多學",力避"表演",更不能越俎代庖,包辦替代學生的學。
7、評價先行。先建評價,才推行課改。
8、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並敢於成為學生的"同學"。
9、具體一節課的評價。看狀態、看參與、看流程;看"自主程度、合作效果、探究深度";看"三效",即效率、效益、效能。
10、高效課堂制度建設。包括課堂督察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反饋會議制度、樹優促差制度、獎勵晉級制度、管理評價制度。當然制度並非越系統越好,相反,我們主張要刪繁就簡,注意"少與多"、"點和麵"、"簡與繁"、"粗與精"的關系。
高效課堂的評價系統重在督導。比如領導幹部要能上出"指導課",中層或者骨幹教師要上出"示範課",一般教師要上出"過關課",力爭人人達標、個個過關。具體一節課的評價流程,一般情況下是先由學生當堂打分,然後結合"驗評組"評分,兩項相加得出評價。
11、高效課堂的評價即時、公開、透明。除了要求領導要帶頭上課外,還要求全部"下放"班級搞承包責任制,擔任班級課改的第一責任人。校長每天要至少召集一次"課改輿情分析調度會",對於出現的問題,要追究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並拿出限期整改措施。倡導問題不過夜的"即時性"處置機制,而課堂評價一旦有了結果,要在第一時間"透明",即面向全校師生"公開"。
12、上課就是進修。教師的成長在課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培訓師首先是學生,兵教兵,兵教官,兵強兵,兵強官,教學共進,師生相長。
13、"捆綁式"團隊評價。高效課堂的評價以團隊評價為主、個體評價為輔。尤其是注重研究發揮年級組、學科組、班主任三大組織的作用。高效課堂的班主任屬於"中層領導",他對自己負責的班級有自由選擇任課教師的權利。
鏈接:高效課堂的教學評價
什麼是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併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管理等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考試、測驗、自評。
學生層面的評價包括:學業成績、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情感、學習態度等;教師層面的評價包括:教學觀、學生觀、教學成就、課堂流程、教學方法、教學態度、職業道德、學生表現等。
評價的方法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高效課堂的教學評價是依照"以學評教"原則,通過學生的"學情"來加以評價。
何謂學情?
學情是指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課堂教學中的"學情"是指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態度以及學習難點等。學情是教學的依據,也是教學的出發點。以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中學為例,其教學評價實現了兩個轉變:從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為主到過程性評價為主,從傳統的評價教師的教為主到以評價學生的學為主。所以,高效課堂評價標準有以下特質:
1、從以評價教師的講為主到以評價學生的學為主
①教師方面:課堂上,是否堅持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是否依據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是否體現了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此外,還要評價教師的備課情況,是否按照上述標準備課。
②學生方面: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③具體的操作是"三看":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是否達到100%;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是否正確,等等;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
2、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挖掘
①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認識,能夠結合事例表述、板演、繪圖、感受感悟,以及採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寫作、制作、實驗、錄音、辯論等。
②尋求方法、發現規律,總結特徵、概括重點。
③舉一反三、拓展演繹、深化提昇,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3、課堂形式
①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課堂氣氛融洽、人人踴躍。
②個體展示、分析、表達精闢,語言通達流暢,聲音洪亮,無語病。盡可能在板前或聚焦處鍛鍊學生的演講、說理、辨析、自信的能力,聲情並茂,動人。
③板面設計精彩、美觀、規範,而且重點突出。
④點評突出要點,被點評的學生要有回應,或口述、或板演,要當即糾正差錯。
⑤每節課都要有總結、反思、測評。
4、課堂結構
①預習交流,確定目標。
②分配任務,立體教學。
③完成任務,合作探究。
④展現拔高,師生互動。
⑤穿插鞏固,全面掌握。
⑥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回覆列表
分段培訓就是先上專科,然後專升本
按這樣的說法,會有兩種情況
1、先拿專科,後拿本科。第二種情況,還是分段學習,但專科段不給專科畢業證書,畢業後直接給本科畢業證
2、文憑就是你最初的那個文憑,比如你先是上專科,拿到專科證後又考了專升本,最後專升本畢業證書也拿到了,那你雖然是本科學曆了,但你的第一文憑是專科
3、學生直接本科畢業,那他的第一文憑是本科。
文憑不分幾本,只有學校招生時分一本、二本、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