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5175548593453

    《七月》全詩的主題,正因其朴素、真實,才會被傳唱至今,為我們認識先秦農事提供寶貴的材料。

    詩中官吏的剝削的確是農民生活面臨的一大難題,但絕不是本詩想要表達或控訴的主體。

    與其說《七月》是一首哀憫農民生活苦痛的悲歌,不如說是一首輕吟農民記憶的田間樂歌,它有最接地氣的勞作,有最質朴的願望,有最真實的生活,有難有易,有笑有淚,有得有失,有苦有樂,是傳唱于田間地頭的一首農民之歌。

  • 2 # 用戶2642237153802

    國風·豳風·七月》是《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反映了周代早期的農業生產情況和農民的日常生活情況,不僅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也是一首傑出的敘事兼抒情的名詩。全詩共分為八章。第一章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第二章寫婦女蠶桑;第三章寫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寫獵取野獸;第五章寫一年將盡,為自己收拾屋子過冬;第六章寫採藏果蔬和造酒,這都是為公家的,為自己採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類;第七章寫收成完畢後為公家做修屋或室內工作,然後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寫鑿冰的勞動和一年一次的年終燕飲。全詩圍繞著一個“苦”字,按照季節的先後,從年初寫到年終,從種田養蠶寫到打獵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層次的工作面和高強度的勞動,語言樸實無華,完全是用鋪敘的手法寫成的,語調淒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著一部沉重的歷史。

  • 3 # 尋水的魚4503

     譽滿文苑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是語文教材中的傳統篇目。

      這篇文章寫於一九二七年七月。當時,全國一片白色恐怖。朱自清和許許多多知識分子一樣,面對血汙的現實和迷茫的前途,陷入苦悶彷徨之中。朱自清有著光明磊落的人格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他沒有頹唐消沉,而是時時洩憤懣於詩文。雖然絮絮低吟不同於震撼人心的吶喊,可同樣是戰鬥,同樣是歷史的一個回聲。

      《荷塘月色》,從一個側面曲折地為我們展示了那個可詛咒的時代,留下了舊中國知識分子苦難歷程中一個清晰的足印。

      這篇散文選進現行教材時作了刪節。現有八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個部分。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時間和緣由。開頭就說出這幾天“頗不寧靜”的內心狀態。“頗”字是對不寧靜心情的強調。下文中作者思緒翻飛,神馳萬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這“頗不寧靜”的心情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一句是作者進行藝術構思的焦點,也是本文的文眼。

      “頗不寧靜”四個字,似乎言猶未盡,一般來說,繼續抒發胸臆才順理成章,但作者的筆鋒卻轉向了晚上乘涼時的所想、所見、所聞。這樣“頗不寧靜”的表述,就如同懸念似的抓住了讀者的心。

      作者先寫所想:“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再寫所見:“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後寫所聞:“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這些仿佛與作者的情緒沒有聯繫的白描,卻創造了一種淒楚、孤寂的氛圍,是為“頗不寧靜”的心情著色,也是為描寫皓月清光下的荷塘墊筆。

      心有隱憂,能向誰去訴說?荷塘或者可以使自己得到片刻解脫。作者受到情緒的壓迫、景色的吸引,終於帶上門走向荷塘。這一行為是有著心理活動根據的合乎邏輯的發展。這一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它以強烈的直接抒情開始,將淡淡哀愁流露在字裡行間,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調。

      第二段寫荷塘周遭的環境。先寫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過“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敘述,暗寫了在這種氣氛環境中作者的一顆寂寞的心。繼而實寫荷塘四周的林木,虛寫沒有月光時的陰森氣象,虛實相參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環境和作者的心境。最後以讚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結。平時無意於荷塘的月色,儘管今晚的月光只是淡淡地,仍然覺得很好,這是什麼緣故呢?讀者帶著這種思索轉入了下一段。這個結句完成了由寫景到抒寫作者心情之間的過渡。

      

  • 4 # 用戶4187392607788227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文章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鬱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繫於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和尋求擺脫衝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