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生於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傳說為西夏奠基者李繼遷的後人。
李自成自幼家境貧寒,曾經給地主牧羊,又當過銀川驛卒,在背負人命案之後,轉投甘肅邊軍。
崇禎二年(1629),李自成所在部隊在趕赴北京的過程中發生兵變,李自成由此參與農民起義。後來李自成投奔闖王高迎祥,因勇猛又有識略而被重用。其在滎陽大會上,提出分兵作戰的方案,使得起義軍脫離了明軍的包圍。在高迎祥犧牲後,他被擁戴為闖王,繼續起義事業。李自成採納了部下所提“均田免賦”等口號,贏得了廣大農民百姓的支持。
崇禎十六年(1643)在襄陽稱新順王,並進佔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之後攻克了北京,推翻明王朝。同年四月,在清軍與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合力下戰敗,于是退出北京逃至西安。
順治二年(1645),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李自成邊率部南逃,邊繼續抗清。李自成的結局是歷史疑案,其中一種說法是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被當地農民武裝所殺。
闖王是李自成的稱號。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生於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傳說為西夏奠基者李繼遷的後人。
李自成自幼家境貧寒,曾經給地主牧羊,又當過銀川驛卒,在背負人命案之後,轉投甘肅邊軍。
崇禎二年(1629),李自成所在部隊在趕赴北京的過程中發生兵變,李自成由此參與農民起義。後來李自成投奔闖王高迎祥,因勇猛又有識略而被重用。其在滎陽大會上,提出分兵作戰的方案,使得起義軍脫離了明軍的包圍。在高迎祥犧牲後,他被擁戴為闖王,繼續起義事業。李自成採納了部下所提“均田免賦”等口號,贏得了廣大農民百姓的支持。
崇禎十六年(1643)在襄陽稱新順王,並進佔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之後攻克了北京,推翻明王朝。同年四月,在清軍與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合力下戰敗,于是退出北京逃至西安。
順治二年(1645),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李自成邊率部南逃,邊繼續抗清。李自成的結局是歷史疑案,其中一種說法是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被當地農民武裝所殺。
闖王是李自成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