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974中國紅

      追溯中國種植稻穀已有七千多年歷史,無論時代更替,手工割谷打穀一直延用至今。“摜鬥”是手工打穀最常用的工具,呈四方形(也有圓形),用厚約5厘米的四塊木板,採用榫卯結構組合而成。桶高約80厘米,上口寬底部窄,上大下小呈鬥狀,四角上方各留一個20厘米左右的榫頭,好像長出的四隻耳朵,作為搬動的把手。秋收時節,人們把摜鬥搬進稻田,婦女彎腰割谷、攏谷,男人摜谷、運谷。早晨太陽剛剛露臉,主人高聲喊“摜穀子去了嘍”!事先約好相幫的人走出家門,拉著家常議著家事牽著水牛向稻田走去。

      摜谷講究手法,雙手握緊谷杆,高高舉過頭頂,用力往摜鬥砸下去,金黃的稻粒簌簌滾落到“摜鬥”底,“乒乓砰砰”聲音響徹稻田上空,這樣反復幾次,直到穀粒脫離乾淨為止。當摜鬥裡的穀粒沉積到一定數量後,便用撮箕將其撮起倒入塑料袋。當需要移動摜鬥時,兩個人握住前邊的兩隻“耳朵”拉,後面的人用力推,就把摜鬥移動到需要放置的地方。每年打完穀子後,要把“摜鬥”洗乾淨,晾晒乾,如果“摜鬥”有縫隙,須修補好,以免來年打穀子時漏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