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葫蘆家的醜麻
-
2 # qk新氣急
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出自武則天時的俗語“張公吃酒李公醉”,記載在張鷟的《朝野僉載》一書中。
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是武則天最寵愛的面首,此時,李姓王朝已經易姓,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篡奪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也被廢黜。李顯無法撼動母親的地位,奪回李姓的天下,在陪伴母親飲酒的宴會上,那邊廂“二張”飲酒飲得興高采烈,這邊廂李顯獨自一人悶悶不樂,懷有無限的心事,悶酒喝著喝著就喝醉了。這才是“張公吃酒李公醉”的真正含義。後來演化成了“張公帽兒李公戴”,也就是張冠李戴了。
-
3 # 懶人不留Z
張冠李戴是漢語中的一則成語,意為將姓張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頭上,將這一方涉及的事情安插給那一方,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成語的故事出自明代田藝蘅的《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故事中,有兩個人,一個姓張,一個姓李。張公是個很有名望的人,他的帽子上有很多珍貴的寶石。李公是個貪婪的人,他非常想得到張公的帽子。于是,李公想出了一個計策。他找到了一個和張公長得很像的人,讓他戴上張公的帽子,然後假裝被搶劫,聲稱自己的帽子被偷了。李公趁機指責張公偷了他的帽子。
張公被冤枉得很冤枉,但他也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最後,有人告訴張公說,其實是李公在誣陷他。于是,張公找到了李公,揭穿了他的陰謀。
這個故事後來就演變成了成語“張冠李戴”,用來形容將事情歸咎於錯誤的對象,弄錯了事實。
-
4 # 曉曉的花椒
《史記·李陵列傳》中有關李陵的敘述是這樣的:李陵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年輕有才華的將領。他與他的朋友張敞一起遊戲嬉鬧,經常互相戲謔。一次,他們在一場盛大的宴會上,李陵故意戲謔張敞,在眾人面前仿佛要出征遠戍,招募輔佐他的人。張敞躲在李陵身後,友人勸張敞上去應答,李陵也被逼迫著要出出風頭,就用張敞的名字應答了眾人。
後來,張敞因為一些過失被廢黜,而李陵卻在戰場上立下了大功,得到了很高的榮譽和地位。但是,由於李陵在宴會上冒用張敞的名字,很多人都將過失歸咎於張敞,對他心存怨恨。最後,李陵因為與皇帝的愛妾有染,被指責犯下重罪,被逐出京城,並被貶謫到南方。在途中,李陵受到了匈奴人的襲擊並遇難。而在他臨終之前,他寫下了一封信向張敞道歉,表示自己執迷於虛榮而愚蠢地冒用了張敞的名字,希望張敞能原諒他。
因此,"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來源於李陵故意冒用張敞的名字,導致事情被弄混、搞錯的故事。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故意混淆、搞錯事物的真相或身份,讓人難以辨別。
回覆列表
張冠李戴成語故事 一天,小巷裡搬進來了一個人,張三。
漸漸地小巷裡的人就發現張三是一個奇異的人,奇異不是因為他不愛說話,奇異是奇異在他一年四季都戴著一頂帽子,沒有人見過他不戴帽子的樣子。
據說,因為張三禿頂,地中海,所以常年戴著帽子。
據說,張三其實有著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戴著帽子是因為他有一種奇異的病,頭部不能被風吹到。
據說,張三年輕時和人打架,頭頂被板磚砸了一個坑,住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院。但留下了一個很大的疤,就一直戴著帽子。
據說,那是因為一個算命的給他算過。。。
據說。。。
沒有人確切知道為什麼,也有好事的人去問巷口理髮店的王師傅,王師傅只是笑笑,什麼也不說。
漸漸地,小巷裡的人都知道了,只要見到一個戴著深褐色帽子的人低著頭度著方步走來,那個人肯定就是張三。
日子一天天的過,大家都在過著自己的生活。誰也不干預誰。
突然有一天,有個小孩子發現,戴著深褐色帽子的人似乎不是張三,是張三樓上的李四。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人,一個傳一個,後來大家都發現了,戴著帽子的人不是張三,是李四。
張三呢?沒有人知道。
好事的人又去巷口理髮店裡問,那時王師傅已經退休了,接替他的是一個小伙子。
小伙子說,有張三這個人麼,戴帽子的人一直都是李四啊。
張冠李戴釋義: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