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用戶891539104769

    1、旅遊規劃應上升為頂層設計新常態下,旅遊產業依託其綜合性帶動作用,已成為引領消費產業發展、引導區域經濟騰飛的引擎產業,80%以上的省區市已將其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因此,旅遊的發展亟需超越傳統職能架構與工作目標,制訂國民旅遊的公共政策、國家行政資源的支持與管理政策等對接國家頂層設計的戰略措施。

    2、大眾度假時代將全面來臨隨著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旅遊成為大眾消費品,“帶薪休假”的加快落實,也促使旅遊需求進一步釋放,以養生、養老、避暑避寒等為特徵的休閒度假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這將對經濟結構形成複合型帶動效應,並催生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

    3、旅遊將走向多產業融合之路旅遊業是一個跨產業的消費構成和多產業融合的綜合結構,涉及傳統旅遊業、國家公共政策以及交通、商業、農業等關聯產業。旅遊吸引物帶來遊客聚集,遊客聚集形成消費聚集,消費聚集帶來產業聚集,最終形成集多重功能於一體的產業聚集形式和載體。

    4、旅遊將與產城一體化深度結合旅遊通過“消費搬運”,構建了食、住、遊、購等綜合性終端消費經濟鏈;形成了帶動本地產業發展的泛旅遊產業集群;帶來了居民收入增加、城鄉差距縮小、城市品牌提昇等利益;帶動了周邊土地升值。可見,旅遊產業為區域發展提供了產業、就業、環境、服務和居住五大支持,這也決定了其將成為產城一體化的最優選擇之一。

    過去的旅遊地產更多強調的是占據旅遊資源,擁有美景即可,而現在的旅遊地產更加強調投資價值。有業內人士表示,“投資旅遊地產就等於同時投資了觀光遊和休閒遊兩個市場,因為旅遊地產產品一般會臨近風景區,可以為客戶提供觀光遊服務,所以,旅遊地產投資是雙向的。我們更鼓勵地產投資進入旅遊地產市場,我們覺得風險相對較低。”

    5、旅遊對扶貧的意義重大中國經濟在不同區域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而旅遊恰恰是為落後區域和發達區域尋找平衡的最好工具。它把經濟較發達、消費能力強的客源區域的人群,搬運到旅遊產品供給較好,但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旅遊目的地。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例,將城市的消費力轉化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力,為民生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注入血脈,實現旅遊扶貧。

    6、“互聯網+”讓旅遊進入全新局面旅遊是移動生活,互聯網與旅遊的結合,極大地激發了旅遊成為生活體驗的主渠道,並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觸動的爆發力。互聯網時代,旅遊傳播力大幅提昇,線上線下形成順暢的溝通網絡。“互聯網+”下的旅遊大數據、O2O等資源及理念,為旅遊產品創新、商業配套調整、全方位精準整合營銷、完善的客戶服務系統構建等提供了參考與依據。

    7、區域聯合應是重要發展方向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四大區域發展戰略,將對旅遊的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十三五”時期的旅遊發展,應把握區域聯合的機遇,借助互聯網與高鐵快速發展的東風,超越以往僅在路線和產品方面的合作,走向互聯互通、文化融合、品牌合作、資源共享的新階段,真正實現“1+1>2”的效果。

    8、旅遊將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轉變與升級,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成為重點。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旅遊的生態效應將得到極大的發揮,尤其表現在對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