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陶器,於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最大腹徑32厘米,採用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鼎口設置於背部與兩翼之間,將鼎形器物特徵與鷹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於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1957年,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意外發現了一件通體呈灰黑色的陶器,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新石器時代陶鷹鼎。但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國寶,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
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組成的考古隊在華縣發現了泉護村仰韶文化遺址。考古隊在泉護村遺址進行發掘的同時,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太平莊是泉護村的西鄰,兩個村莊村連村,地連畔,殷思義見到考古隊熱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動向來村里調查宣傳的考古隊員講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並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
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陶器,於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最大腹徑32厘米,採用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鼎口設置於背部與兩翼之間,將鼎形器物特徵與鷹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於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1957年,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意外發現了一件通體呈灰黑色的陶器,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新石器時代陶鷹鼎。但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國寶,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
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組成的考古隊在華縣發現了泉護村仰韶文化遺址。考古隊在泉護村遺址進行發掘的同時,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太平莊是泉護村的西鄰,兩個村莊村連村,地連畔,殷思義見到考古隊熱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動向來村里調查宣傳的考古隊員講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並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
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