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藤甲兵能殺死。
在《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用過五次火計退兵,每次都取得了成功。除了在南中的"火燒藤甲兵"之外,其他的四次火計都是對曹魏的軍隊使用的。
曾有人分析,諸葛亮之所以對"火燒藤甲兵"耿耿於懷,是因為南中的南蠻叛軍都是蜀漢的子民,他們跟曹魏的敵軍是不同的。殺敵人時多狠都行,但殺自己的子民讓諸葛亮於心不忍。
三國演義這樣描寫這段場面:"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
"火燒藤甲兵"還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兀突骨所在的烏戈國絕種了,這也是孔明內心無法安寧的原因。
藤甲兵的首領是"兀突骨",他不是南中本部人,而是孟獲請來的救兵。兀突骨來自一個叫做"烏戈國"的地方,據推測應該是今天的緬甸北部。
火燒藤甲兵能殺死。
在《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用過五次火計退兵,每次都取得了成功。除了在南中的"火燒藤甲兵"之外,其他的四次火計都是對曹魏的軍隊使用的。
曾有人分析,諸葛亮之所以對"火燒藤甲兵"耿耿於懷,是因為南中的南蠻叛軍都是蜀漢的子民,他們跟曹魏的敵軍是不同的。殺敵人時多狠都行,但殺自己的子民讓諸葛亮於心不忍。
三國演義這樣描寫這段場面:"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
"火燒藤甲兵"還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兀突骨所在的烏戈國絕種了,這也是孔明內心無法安寧的原因。
藤甲兵的首領是"兀突骨",他不是南中本部人,而是孟獲請來的救兵。兀突骨來自一個叫做"烏戈國"的地方,據推測應該是今天的緬甸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