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之稱是從“十八般武藝”一詞演化而來。“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岳編的兵書《翠微北征錄》,華岳曾中過武狀元。此書編成於南宋嘉定元年 (1208年):他在書中自稱“臣聞”,可見“十八般武藝”的說法實際上還要早。可惜宋代的兵書多毀於兵燹,今傳者寥寥無幾,“十八般武藝”的原始出處和內涵今天已無從查考。謝肇浙《五雜俎》中對“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作了記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種都是兵器的名稱,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術”。《水滸傳》寫到的十八樣是: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還有謂十八般武藝是指九長九短: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釒黨、鉤、槊、環;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鐧、錘、杵。
十八般兵器”之稱是從“十八般武藝”一詞演化而來。
“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岳編的兵書《翠微北征錄》,華岳曾中過武狀元。此書編成於南宋嘉定元年 (1208年):他在書中自稱“臣聞”,可見“十八般武藝”的說法實際上還要早。可惜宋代的兵書多毀於兵燹,今傳者寥寥無幾,“十八般武藝”的原始出處和內涵今天已無從查考。
謝肇浙《五雜俎》中對“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作了記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種都是兵器的名稱,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術”。
《水滸傳》寫到的十八樣是: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還有謂十八般武藝是指九長九短: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釒黨、鉤、槊、環;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鐧、錘、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