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視覺中國又到了一年觀賞紅葉、銀杏的季節。在各大景點、公園裡,如果你發現穿漢服的人比紅葉還多,不要詫異,穿漢服早已不是小眾社群的自娛自樂,髮髻高束的姑娘隨處可見,裙袂飛揚的明星也不在少數。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數可視2017年,林志玲身著松花色梅花蜂蝶豎領披風,在紐約時代廣場大螢幕上溫婉亮相,為漢服代了一把言。當志玲姐姐巧笑倩兮地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時,誰又不會為中華傳統漢服而傾倒呢?
圖丨《了不起的匠人2019》志玲姐姐所穿的漢服由“漢服LV”——“明華堂”設計,他們的漢服單品在3500元左右,套裝定價多在9000元以上。然而,高昂的價格並沒有阻止漢服同袍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漢服圈互稱“同袍”)的“剁手行為”,現在“明華堂”的工期已經排到了2021年4月底。對普通漢服愛好者而言,這樣高昂的價格承受不起,幸好在萬能的某寶,平均價格在100元出頭的漢服店比比皆是。豆蔻年華的姑娘們,穿著漢服在公園和各大景點拍照、逛街、赴約,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從引發路人側目,到滿街裙袂翩翩2003年,鄭州市民王樂天穿著漢服走上街頭,引發轟動,甚至登上新加坡《聯合早報》。2004年,一群漢服擁躉們成立天漢網。同年,百度“漢服吧”成立。那時的漢服圈子還很小眾。到2019年8月,“漢服吧”註冊使用者突破百萬。
而根據漢服圈內論壇“漢服資訊”的估計,2018年全國漢服愛好者約有200萬人。
除了民間漢服愛好者的堅持不懈,商業活動的加持和媒體的曝光也成為漢服潮的推手。比如,天貓瞄準了這場年輕人的裝扮風潮,在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展“國風大賞”的華服走秀盛典,為觀眾奉上了50個品牌200套秀款。在真人秀節目《我們來了》中,幾乎每一期都能看到身穿漢服的徐嬌。肖戰、木子洋等當紅明星身著漢服拍攝的短影片,短時間內就獲得數十萬的播放量。此外,諸如《陳情令》、《香蜜沉沉燼如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古裝劇的大爆也為漢服匯入了一波流量。
圖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漢服是年輕姑娘們的天下。“漢服資訊”資料顯示,2018年,男女性漢服愛好者比例接近1:9,女性同袍群體呈低齡化傾向,以19-24歲的女性居多,其次是16-18歲。
龐大的漢服群體催生了巨大的漢服產業。淘寶上的漢服商家數量從2005年的7家猛增至2018年的815家。同時,2018年,淘寶、天貓兩大平臺漢服相關總銷售額為9.21億元。更說明漢服在經歷了十餘年爭議後終於“破圈”,逐漸流行起來,為大眾所接受。
但就像其他小眾圈層文化一樣,規矩重重的漢服圈也早就興起了鄙視鏈。簡要地說,漢服圈的主要矛盾可分為“山”“正”之爭、“考據派”和“秀衣派”之爭。穿漢服,我們不“山”“山”“正”之爭,即正版和山寨的battle。在漢服圈裡,“穿山”處於鄙視鏈的絕對底端。漢服制式基本固定,自由發揮之處主要在衣服的面料、花樣(及其排布)和印花上。原創設計的店家會花費更多的成本在樣式設計上,但是因為原創價格高,而且大都需要等排期,就給了山寨鑽空子的機會。“鄙視山寨”源自創作者和消費者對原創的尊重,但是很多初入圈的小萌新對於制式、山正並不瞭解,或者買不起等不了正版漢服而買了山寨。有的人明知是山寨,但是自己看到喜歡的衣服就是要買,這類行為被稱為“穿山甲”。在漢服活動中“穿山甲”一出現必然引發口誅筆伐。初入圈的萌新很難區分出山寨還是正版,同袍們總結出了一些山寨產品的常用詞彙:打著“民族風”、“表演服”、“軟妹”、“仙女”、“古裝”、“貴妃”、“影樓”、“班服”等招牌的,十有八九是山寨。穀雨資料在爬取關鍵詞的過程中也發現,淘寶上的山寨漢服遍地叢生,想要入圈的萌新得擦亮眼睛。
漢服圈裡規矩多“考據黨”和“秀衣派”(戲服影樓風)之間又是另一番“水火不容”。“考據黨”認為漢服是對中華文明的回溯,需要嚴謹對待,但是“秀衣黨”卻覺得穿漢服是圖個開心,不需要太死板。“我笑對家不會穿,對家嘲我太死板。”在“考據黨”眼裡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上下五千年,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制式。以“漢服”為關鍵詞,在爬取了4000家淘寶店的資料之後,穀雨資料發現,“明制”漢服是淘寶上架最多的制式,相關的關鍵詞有479個,其次是唐、宋和晉制漢服。明制漢服端莊秀麗,有大量史實作參照,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也是漢服入門級愛好者防雷的首選。明制漢服女裝主要有裙衫、裙襖,再外一層的衣物有比甲、披風等。領型以交領為主,上衣為交領短上襖,一般不過膝,裙為馬面裙,裙褶在側面。
唐制、宋制漢服的特點是飄逸靈動,穿法如下圖。
晉制漢服雖然相對冷門,但是因為它承載了士大夫傳統的“魏晉風骨”,也收穫了很多忠實的粉絲。
“考據派”對“秀衣派”的鄙視可以從他們對“魏晉風”的態度中看出來。魏晉風≠晉制,晉制是很受圈內認可的制式,但是打著“魏晉風”的服飾卻不加節制地被加上各類寬袍大袖,是各種商家自由發揮、新增仙俠元素的重災區。因此“魏晉風”也被稱作“影樓風”、“魏晉瘋”。
穿錯衣服,輕則被諄諄教導一番,重則劈頭蓋臉批評一頓。想隨意地穿雙高跟鞋、戴個眼鏡、披個頭發,也會被告知這不是漢服正確的搭配......事實上,正值韶華的姑娘們穿上漢服並不是為了特定節日而盛裝打扮。“漢服資訊”統計顯示,在傾向穿漢服的情境選擇裡,超過一半的同袍會選擇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一個小姑娘喜歡漢服的原因也許跟弘揚中華文化等宏大口號並不沾邊,她只是想穿著美美的襦裙上課、逛街、赴約而已。
很多漢服愛好者感受到了混圈子的壓力後,選擇了自娛自樂,絕不入圈找組織。結語“漢服,不是停留在明代王朝的舊衣,而是沿襲傳統的時代正裝。”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對漢服進行了一番“祛魅”。當漢服的神秘感和高冷範漸漸褪去,你可別對街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同袍”感到奇怪。對他們而言,僅僅是穿了一件又颯又美的傳統服裝。至於所謂的鄙視鏈,就“矯情”的歸“矯情”,“嚴謹”的歸“嚴謹”吧!資料來源:淘寶資料爬取魔鏡市場情報漢服資訊《2018漢服產業報告》、《漢服商家調查報告》(2014-2018)數英:《天貓國潮來了:國風大賞,盛裝演繹東方華服之美》撰文丨行者*、姜柳*、楊睿賢*、林姍蓉*、胡耕碩*設計丨朱歆玥*、翁卓異*、黃柔雙**為共同版權方數可視團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