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蜜月",很多人都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在中國,一般都是結了婚,擺了酒席宴請過親朋好友之後,有時間的,就請一個月的假,夫妻雙方一起出去旅行,這個月就叫做蜜月。即便是不出去旅行的,結婚的第一個月也叫做蜜月,反正就是甜甜蜜蜜先過一個月吧。凡對結婚這個名詞懂一點的都知道,其實蜜月是個外來的東西,和結婚時穿婚紗一樣,都是西洋式的。蜜月一詞,是從英語"honeymoon"翻譯而來,"honey"表示蜜、蜜糖、甜蜜,而"moon"則是月、月亮的意思。它本質上和沙發、咖啡、巧克力一樣都是外來詞,只是採取了意譯而非音譯的方法罷了。
可毋庸置疑,不管蜜月從哪兒來,現在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心中,就像結婚要擺酒席一樣。除非是裸婚,或是新人不在意,否則的話,這蜜月是非過不可的。國家給予新人的婚假,也有這方面的照顧。於是凡是結婚的,你也過蜜月,我也過蜜月,最後也想當然地讓中國的古人也過起了蜜月,結果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即所謂"四大發明"是中國人創造的,蜜月也是中國人創造的。有證據否?請各位試看電視劇《大秦帝國》。該劇有一個情節,商鞅結婚後立即要去西巡,秦孝公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新婚不在家休息,便問∶"蜜月你也不過了?"從此條"史料"可以證明,蜜月的年齡,比秦始皇大,論輩分至少秦始皇得叫它聲祖爺爺。
如果秦孝公在天有靈,見到這樣的話會做何感想?不過,現實社會中的我們,似乎還是要物歸原主,別把別人家的祖先牌位請回自己家裡供著,又是磕頭,又是上香,最後發現供著的是個黃頭髮藍眼睛的主。
蜜月其實最早來源於歐洲中世紀時期的條頓人,根據條頓人的風俗,蜂蜜象徵著生命、健康和生育力。凡是新婚的夫婦,都要喝一種由蜂蜜釀成的甜酒,持續喝一個月,有助於生活的和諧美滿,因此稱之為蜜月。後來這種習俗逐漸在歐洲流行,並在清末民初時正式傳入我國,被國人所知。另一種說法認為蜜月來源於6世紀初的英國。當時英國的克爾克特部落首領的女兒愛麗絲,從小喜歡吃蜂蜜,長大以後,因為長得很美麗,很多人都想娶她為妻。其中,有一位王子很得她的歡心,於是他們最終結婚。在宴會上,愛麗絲讓廚娘將蜂蜜製成酒,獻給在座的賓朋,因為製作得太多了,宴會後還留的蜜酒,足足讓這對新婚夫妻喝了一個月。此後,這裡就有了結婚後喝一個月蜜酒的習俗。後來,喝蜜酒的過程逐漸簡化,新婚夫妻只要在結婚當夜喝蜜酒即可,剩下的時間都外出旅行了。
商鞅是什麼時候結婚的,究竟娶的是誰,現在並不太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商鞅沒有度過蜜月,因為先秦時候中國的婚俗,還沒有如此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