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的發生地,也是太行太嶽革命老區和聞名全國的“煤鐵之鄉”、“黃梨之鄉”、“生豬之鄉”和“上黨梆子戲曲之鄉”。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
1、羊頭山石窟:位於高平市神農鎮羊頭山頂,據記載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年),原名定國寺,北齊時改名巨集福寺,隋末寺廢,唐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重建,並改額清化.今清化寺建築已不存,尚留石佛三尊、明碑一通和殿堂遺址,但寺周北魏至隋唐時期窟龕造像和石塔仍依然如故。
羊頭山石刻造像和石塔,是羊頭山歷史遺物中的精華所在。它的分佈,有的在山巔,有的在山腰,有的為窟,有的為龕,原有規模及順序已不可考,現狀可分為九區。較大窟龕二十二個,小型佛龕八十多個,窟洞平面多為方形。還有千佛碑一通,皆魏至唐物。山巔山腰雕石塔六座,唐制,高度4——6米不等,平面方圓兩種,高者七層,密簷式,低者兩層,樓閣式,形制古樸,手法簡潔,為他處所少見。
2、崇明寺:位於高平市城東南15公里的河西鎮郭家莊村聖佛山東麓,崇明寺坐北面南,兩進院,創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歷代屢有修葺。現存建築有山門、中佛殿、後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廡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築,後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建築為清代遺物。
中佛殿,又稱雷音過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筒板布瓦蓋頂,琉璃脊飾,明間闢雙扇板門,次間置直櫺窗。舉折平緩、斗栱碩大,出簷深遠超過了五代時期的平遙鎮國寺萬佛殿,規制仍沿襲著唐、五代風格,較之宋代中、後期柔和秀麗、典雅勁健的風格有較大差別。
3、開化寺:位於高平市陳區鎮中部的舍利山麓,創建於晚唐昭宗時期,現存大雄寶殿,重建於北宋熙寧六年(1073)到紹聖三年(1096)。大雄寶殿是開化寺內的主體建築,青石殿基。單簷歇山頂,琉璃剪邊。面闊三開間,當心間闢門,兩次間置直櫺窗。
大雄寶殿內的壁畫是中國現存唯一北宋時期大型寺觀壁畫,以說法圖為中心,以佛教經變故事為分主題繪製在90平米篇幅內,畫師為郭發,繪製於北宋元祐七年至紹聖三年(公元1092-1096年)間。
4、仙翁廟:位於高平市寺莊鎮伯方村,始建年代無考,明嘉靖十七年(1583年)重修。現存前部為山門、鐘鼓二樓,後中部有樂亭、仙翁亭、仙翁殿、東西配殿和走廊。
仙翁廟裡的壁畫,畫筆流暢,勢仗雄俊,畫法簡潔明快。衣帶、皇羅傘、旌旗尤顯飛動,畫像眼神凝聚力非常強,眼神有活現之感,此畫非一般工匠之筆。壁畫沒有被重彩的記錄,仍原澤原貌、古僕典雅。
5、鐵佛寺:位於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米山鎮米西村,據正殿青石門墩上題記“金大定二年(1167年)七月十三日鑄造鐵佛,修鐵佛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南殿、鐵佛殿、東西配殿、廂房等,構成四合院佈局,現存為明代遺構。鐵佛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長方形,單簷懸山頂,七檁前後廊式構架,柱頭斗栱五踩雙昂。殿內儲存有泥塑27尊,為明代作品。
6、遊仙寺:位於高平市城南10公里宰李村西遊仙山南腰間,唐大曆年間建立,初名慈教寺,重建於宋淳化年間(990一994年),後歷代屢有修葺。坐北朝南,環山而建,依勢佈局,形成北高南低的走勢,自然和諧,規整對稱。三進院落,中軸線上有春秋樓(下為山門)、毗盧殿、三佛殿、七佛殿。其中毗盧殿為宋代原構,三佛殿簷鋪作為金代遺物,其餘均為明清所建。
7、大周村古寺廟建築群:位於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建築群包括四座建築:明代觀音閣、宋至明的資聖寺、元明的湯王廟及真武閣(村西門),還有宋代地道。
8、嘉祥寺:位於高平市城東北10公里的赤祥村,嘉祥寺始建於五代後周年間(951—953年),宋元明清各代屢有增修。現存建築有觀音殿、前殿、三佛殿、東西配殿、廂房等,前殿為宋代遺構,餘皆明清所建。
嘉祥寺前殿亦名轉佛殿,臺基高0.85米,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式屋頂,琉璃脊飾,四鋪作單昂斗栱,殿內四壁滿繪壁畫,被白灰覆蓋,內容不詳。殿前豎有經幢兩座,皆建制於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年),一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為佛說阿彌陀佛經。
9、西李門二仙廟:位於高平市河西鎮西李門村附近二仙嶺上,始建年代不詳,金、明、清各代屢有修葺。以奉祀樂氏二仙女得名。
西李門二仙廟今存建築三進院落,有山門、中殿、後殿、東西翼殿、客房、廊廡、偏殿及鐘樓、鼓樓等。中殿建於金正隆二年(1157年),三間見方,單簷九脊歇山頂,前簷廊深一間,門窗移置於前槽金柱上,為金代遺構。
10、中坪二仙宮:位於高平北詩鎮中坪村西北500米的翠屏山南麓的臥龍崗上,俗稱二仙廟。創建於唐末,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建,後歷代均有修葺、增建,現存正殿最古,主體結構為金建元修。該宮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東西寬80米,南北長68米,中軸線上有山門(上建倒座戲樓),正殿,兩側有東西翼樓、廊廡、配殿、角殿。
11、二郎廟:位於高平市寺莊鎮王報村,建立年代不詳,唐代己存,歷代屢有修葺。坐北朝南,築於高臺之上,現存建築有戲臺、獻殿、正殿、東西垛殿、廊房等。戲臺為金代遺構,其餘均為明清遺物。
二郎廟戲臺形制古樸,平面為方形,面寬一間,進深四椽。在戲臺正面右下方的一塊束腰石上,留有這樣一則銘文題記:“時大定二十三年歲次癸卯秋十有五日,石匠趙顯、趙志刊。”石板右上角還刻有“博士李皋”四字,為該戲臺提供了確切的建立年代: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
12、三王村三嵕廟:位於高平市城東南10公里米山鎮三王村西北三嵕嶺上,建立年代不詳,唐代已有,坐北朝南,由一排三個院落組成,現僅存中院和東院。中院為主體建築,主要有戲臺、獻殿、正殿、東西耳樓、廂房等。東院亦有殿宇數間。唯中院正殿建築規模巨集大,為金代遺構,其餘為清代重建。
13、姬氏民居:位於高平市市區東北18公里的中莊村。建築前簷以四根石柱支撐,青石門墩上刻有“大元國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樣,其餘均為木製結構。民居建於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結構民居建築,尚屬元代民居建築的孤例。
14、清夢觀:位於高平市城東13公里鐵爐村。該觀創建於1261年,坐北面南,二進四合院,佈局嚴謹,現存主要為元明清建築。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中殿、獻殿、後殿,兩側有鐘樓、鼓樓、廂房、耳殿等建築。
15、古中廟:位於高平市城東北神農鎮中廟村(原為下臺村)西北的高地上,坐北朝南,規模巨集大,二進院落,東西寬41米,南北長65.4米,佔地面積2655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山門、無樑殿、正殿,兩側建廂房、配殿、山門外有戲樓及舞臺。無樑殿為元代建築,舞臺為建國建築,其餘皆清代重建。
16、定林寺:位於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定林寺建築規模巨集大,坐北面南,四進院落,寺東有上下兩個偏院,建立年代不詳,至遲在唐代已有此寺。雷音殿、東西配殿為元代建築,其餘皆為明清遺物。
17、良戶玉虛觀:位於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村中,為金、元、明、清相繼營造而成的道教古建築群,該古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為道教發展史上的重要建築,現存正殿及其西耳殿、中殿、西配殿、南房、魁樓,正殿及其西耳殿、中殿為金、元建築,其餘皆明清建築。
18、南莊玉皇廟:位於高平市河西鎮南莊村東南200米的小山上。 南莊玉皇廟創建於東漢,後經唐先天年、金大安年間重修,明弘治年間補修。廟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院,現存建築有山門、獻殿、正殿,東西配殿、廂房、戲樓等。正殿為金代遺構,餘皆為明清建築。
19、董峰萬壽宮:位於高平市原村鄉上董峰村,建於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明清屢有修葺。其中三教殿為元代遺構,其餘均為明清遺物。廟坐北朝南,二進院,現存建築有牌樓、三教殿、玉宇(石亭)、聖姑殿、西配殿、廂房等。
20、建南濟瀆廟:位於高平市建寧鄉建南村翠華山巔,濟瀆廟是祭祀濟水之神的廟宇,建立年代不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坐北朝南,依地勢逐級向上,錯落有致。三進院落,規模巨集大,佈局完整。前有山門、儀門、前殿、後殿、左右耳殿、東西廂房、配殿等。
21、石末宣聖廟:位於高平市區東部20公里石末鎮石末村中部,宣聖廟以前是供奉孔子的地方,創建於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後來歷代均有增修。正殿,元代,建於高臺之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懸山頂,陰陽瓦,琉璃脊獸,鴟吻巨大,振翼欲飛。
22、團東清化寺:位於高平市東北10公里的神農鎮上,據寺內原有殘碑記載,創建於唐代,元明均有重修,三進院落,最南面的前殿稱為如來殿,三間歇山頂;中殿稱為三佛殿,三間清代;後殿稱為七佛殿,五間元代。現存最有價值的為如來殿。為宋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式屋頂,琉璃脊飾,明間施板門,次間置直櫺窗,斗栱四鋪作單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