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山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垣曲、臨汾市翼城和晉城市陽城、沁水四縣交界處,面積2.48萬公頃,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21.8米,為山西南部第一高峰。相傳舜王當年曾於此編制黃河流域農事活動的物候歷《七十二候》,而被後人稱之為歷山。歷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歷山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歷山風景區距沁水縣城56千米,除主峰舜王坪位於垣曲、沁水、陽城交界處,由三縣均可登頂外,其它景點皆在沁水縣境內。包括舜王坪、皇姑幔、獼猴源、迎客松、白雲洞、下川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景區共一百多個景點。
舜王坪。為歷山風景區的主景區,有南天門、松林陣、斬龍臺、沽漯湯坡、舜王廟、舜王犁溝、滴奶泉等景點30餘處。舜王坪頂為華北南部少見的5000餘畝亞高山草甸,相傳為舜王躬耕之地。其南緣懸崖峭壁下,生長著2.3萬畝原始森林,是目前華北地區唯一的原始森林。
皇姑幔。海拔2134米,為歷山第二高峰,相傳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因時常雲霧迷漫、形若幔帳而得名。主要景點有石猴相迎、龍虎歡騰、大象低首、秀女唱歌等。
獼猴源。為歷山珍奇動植物觀賞園,聚集著千餘隻中條獼猴,有百十種珍貴的歷山野生植物,峽谷深處的西峽河還是娃娃魚(大鯢)的棲息地。
迎客松。具有400多年曆史的古華山松,已被列入《山西省古稀樹木大全》。松高約8米,主幹粗3米多,樹枝粗壯,主枝盤繞著向外伸展,如龍鳳相依。迎客松被當地人敬為“神樹”。
白雲洞。為一天然溶洞,洞深2000多米,最高處27米,最寬處30米,洞中有洞。洞內有童子迎賓、盜金神龜、玲瓏寶塔、駱駝仙人、江南小景、歷山三寶等四十多個鐘乳石岩溶景觀。
下川古人類文化遺址。以細石器為主要特徵的舊石器晚期遺址,主要分佈在以歷山下川村為核心的山嶽地帶,面積4.8萬頃,其中下川富峪圪地區地層儲存最完整,遺存最為豐富。
沁水縣境內留存著許多古鎮古堡,以明清時期的居多,這些古鎮古堡都是儲存較完好的原有建築,絕不是後來的仿建。最具典型的有郭壁古鎮、竇莊古村落、柳氏民居、湘峪古堡。
郭壁古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沁水縣嘉峰鎮郭壁村,現分為南北兩村,南北總長約2.5千米,一條古商貿街貫穿其中,有明、清民宅3400餘間,窯洞數百孔,廟宇7座、進士宅院13處,行宮1處,祠堂二處,古井18眼。主要建築有府君廟、鎮行宮、古渡口、張姓、趙姓民宅群、三槐裡、內門樓、過街樓等。
竇莊古村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沁水縣嘉峰鎮竇莊村,現存古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80%的古建築儲存完好。除大量民宅外,還有廟宇、樓閣、祠堂、書房、校場、法庭、地牢、城牆、城門樓、牌坊、店鋪和大量的碑刻等。
柳氏民居。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柳氏民居為柳宗元后裔發了財,於明朝永樂年間所建,總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一進十三院,分為外府區、內府區、中間區三部分。主要包括柳氏詞堂、虞帝廟、文廟、小戲臺、司馬第、中憲第、武德第、承德第、文昌閣、校場、府外門樓、石牌坊等。
湘峪古堡。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建成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佔地面積約3.25萬平方米。古堡依山而建,分為內城和外城,城內有東西向兩條街和南北九條巷道。現存主要建築有三都堂、帥府、十大宅院等民居建築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設施。另外還有孫居相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