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素以地上文物之豐、地下能源之鉅著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對山西旅遊資源的概括。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境內儲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山西十大著名旅遊景點(排名不分先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忻州市五臺縣境內,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公里,總面積592.88平方公里。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並非一座山,它是坐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因此漢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諧共處。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2、恆山

恆山(北嶽恆山)位於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恆山自然景觀很美,有雄險高曠,氣勢森嚴的特色,陡峭的北坡遍佈莽莽蒼蒼的松樹林,林中飛瀑流泉,鳥囀鶯啼,美景奇觀隨處可見,實為一處體味自然的佳地。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恆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 果老嶺、姑嫂巖、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懸空寺等處,充滿了神盡色彩。恆山鬆,為恆山一景。“四大夫松”,古鬆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態雄健。

3、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平遙縣內,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被稱為“儲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平遙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但秋季溫涼宜人,更適宜旅遊。另外由於春節的年味較濃,活動也豐富,故春節期間去也不失樂趣。

4、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巨集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5、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是聞名海內外的明代遷民遺址,是千百萬大槐樹移民後裔“根”的所在,是所有移民後裔共同的老家,明朝時在這裡發生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官方移民,六百年來大槐樹一直被人們作為老家的標誌,被當作“祖”、稱作“根”。

景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和"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 。來這裡尋根的大槐樹移民後裔雖不是同一個姓氏的人,但在600年前都是從大槐樹下遷出去的同鄉,都是大槐樹下的子孫後代,都是同一條根,同一脈祖。

6、喬家大院文化園區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總佔地10642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整個院落是城堡式建築,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

喬家大院聞名於世,不僅因為它有作為建築群的巨集偉壯觀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藝。南北六個大院院內,磚雕、木刻、彩繪,到處可見。從門的結構看,有硬山單簷磚砌門樓,半出簷門,石雕側跨門,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儀門等。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櫺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啟型和懸啟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樣,變化無窮。再從房頂上看,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捲棚頂、平房頂等,這樣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每地每處都是別有洞天,細細看來,切實讓人賞心悅目,品味無窮。

7、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縱覽雁門關興衰的歷史,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生在這裡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裡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牆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東西兩面將老營口、坷申池口、陽方口、東隆口、西陘口、匕樓口、大石口、石口、馬蘭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連為一體,地勢十分險要,為歷代兵家征戰之地。

8、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於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內外城總長為678米,全城總面積3.6萬平方米,為城堡式建築;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佈局講究、雕刻精美。最具特色的建築物是取“河山為囿”之意的河山樓,它三層以上才設有窗戶,進入堡壘的石門高懸於兩層之上,通過吊橋與地面相通。

9、晉祠

晉祠,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其中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遊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10、綿山

介休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二千五百六十米,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成為綿山風景區中最靚麗的風景線,無愧於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綿山風景區,因自然景觀奇險秀和春秋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於此而著稱,寒食節也源於此,在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築群體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蹟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築博物院(園),展現在遊人眼前的是一個華夏現代仿古建築群隆起在大道之行的巍巍綿山。主要景點有龍頭寺、抱腹寺、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等。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