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的高旻寺不收門票,所以去的人不在少數,有為觀光Range Rover,有為朝山拜佛,而更多的來人,就如同德林老和尚所說“天底下的修行者皆為高旻寺的這支香而來”。高旻寺的大多數地方不對外開放也正是為了這支香的清淨無染。
有幸幾次隨大德參訪高旻寺,親近到文龍大和尚,較為近距離的感受到這座禪宗古道場的禪風與道風,以及大和尚的德行,自然也可以一覽高旻寺的全貌。金秋的一天,在參加完一場法務活動後,師父說去高旻寺,與文大相約已久,今日得空前去赴約。因為臨近中午,師父電話中笑言“去大廟蹭頓齋”,文龍大和尚答道:有齋蹭還有茶喝,儘管來。
交通的便利,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轉眼間已是金陵變廣陵。車到茱萸灣地界,便可望見高高佇立的天中塔,此處距離高旻寺不遠了。進入山門,經過“歇即菩提”大照壁,行至彌勒寶殿後,就見到了文龍大和尚熟悉的身影,張口便是地道的揚州話“走,到齋堂去吃飯!”就像禪宗的直指人心,大和尚直截了當的話語,正讓飢腸轆轆的我們倍感溫暖。
高旻寺現在五觀堂的位置,便是當年虛雲老和尚開悟的禪堂改造而來,當年那杯子撲落地,“明瀝瀝”的聲音便是在此處響起。我們到的時候,寺院的過堂已經結束,但仍有不少人還在吃飯,可是寂寂無聲,沒有一絲的嘈雜,禪堂變作了五觀堂,氣韻未曾改變分毫,也正應了佛教所說的“挑柴運水無非道,行住坐臥皆是禪”,這心念專注了,吃飯、喝茶無不是禪。
高旻寺就是高旻寺,齋飯就當是齋飯的樣子,沒有其他素齋的花裡胡哨,高旻寺的飯菜也都是本來面目,自然清爽,實在美味。“入寶山豈能空手而歸”,面對高旻寺可口的飯菜,自然也不能餓著肚子離開,每次都少不了多吃兩碗飯。不知不覺間,師父已用餐畢,而我還在不知疲倦的吃著,師父提醒道:你沒看到和尚已經吃完了,在等你嗎?快點吃!確實,文龍大和尚還端著的碗,早已是乾乾淨淨,聽到了師父對我的催促,未免我的尷尬,和尚夾了一口菜說道:不得聽你師父的話,不是等你,我也還在吃呢,你不著急。和尚看著我三口變作兩口,劃拉乾淨碗裡的飯,這才丟下手中的碗筷,笑著對師父說道:吃完了飯,咱們去走走,看看寺院的建設。和尚沒有許多的話,也不與人說許多的大道理,但他慈悲與圓融便盡顯在這一言一行中,於無聲處說無盡妙法,度化我輩。
高旻寺禪堂
揚州高旻寺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被譽為禪宗的四大叢林,始建於清順治年間,康熙皇帝賜名“高旻寺”,並四次南巡,都到訪於此登臨天中塔,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均於高旻寺行宮駐蹕。在悠久的歷史長河裡高旻寺幾經興廢,現有的建築大多都是改革開放後重建的,能夠容納五百多人跑香的“中國第一禪堂”更是德林老和尚的創舉。
德林老和尚在世時,百歲高齡依然關心寺院建設,時常親臨建設工地隨福斯出坡勞作。文龍大和尚繼承老和尚的衣缽,對於寺院建設的方方面面亦是事無鉅細皆是關心用心。參觀寺院的過程中,文龍大和尚向大家介紹了寺院近期正在進行的一些改建工程,將七八十年代重建時,因當年工程建設水平有限而造成的一些不足修改的更加完美,包括改建的房屋更加的寬敞,緇白二眾在參加高旻寺禪七時就能夠住的更加舒適;一樓與二樓使用不同的材質的地磚,會得到更長的使用壽命。
水晶宮
在和尚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水晶宮,多年前德林老和尚住世時在宮殿背面修建了一座佛龕,現在文龍大和尚塑造了一尊銅鑄的觀世音菩薩聖像供奉其中,圓滿了老和尚當年的心願。這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慈悲莊嚴,卻又不同一般,常見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多以“端坐蓮花臺,手執蓮花”,但水晶宮中所供奉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則是頭戴荷葉,身著荷葉衣,端坐於一片碩大的荷葉上,其原型是依寺藏石濤荷衣觀音像石刻碑,反映了石濤在繪畫上不因循守舊,出奇制勝的創作風格,塑造成立體的造像更顯的妙趣橫生,展現了觀世音菩薩的自在圓融。一路上聽了和尚的介紹,看了寺院建設的日漸完美,大家都紛紛讚歎和尚的功德無量,文龍大和尚謙虛的說道:功德無量的是開山建寺的祖師、是中興道場的德林老和尚,我現在不過是看看門,將老和尚當年的一些心願落實完善,趨於更加好些罷了,談不上功德。
文龍大和尚與塑造的“荷衣觀音”像
聽著和尚發自內心的質樸話語,看著和尚所穿著不為“百衲”而縫縫補補的陳舊長衫,像是吹過桂花撲面而來的風,清新雋永、馨香馥郁。我的內心不禁感嘆,千百年來對高旻寺的讚譽不勝列舉,莊嚴清淨的道場就在眼前,最為珍貴的便是文龍大和尚身上的道氣與德行,才是這所最高學府,雖歷經歲月洗禮,依然法幢高樹、禪風遠播,吸引著無數禪宗行人心嚮往之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