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說起平遙,相信一大部分人都應該去遊玩過,大家都知道在平遙最有名的便就是平遙古城了,記得在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喬家大院》,就是在平遙古城取的景,此外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白銀帝國》《百團大戰》《亮劍》等這些有口皆碑的影視劇,也都是在這座古城中取景拍攝的。在平遙古城中,有著這樣的傳說:吃著碗裡,看著鍋裡;香在嘴裡,親在心裡的民間俗語。下面,就讓小編一起和大家來細數一下屬於山西平遙的美食,屬於吃貨的你們都嘗過哪幾種呢?

1、平遙牛肉

平遙牛肉起源於漢代,明代已負盛名,清代享有很高榮譽,嘉慶帝親賜平遙牛肉為“人間極品”.清朝末年,隨著平遙商業、金融業的空前繁榮,平遙牛肉經商人帶到全國各地,從而使平遙牛肉譽滿華夏,平遙城鄉牛肉鋪、牛肉作坊也逐年增多,平遙牛肉進入了鼎盛的發展時期。世界著名歌曲《山西好風光》中,提到了最著名的山西美食—平遙牛肉,此地牛肉製作工藝獨特,色澤紅潤,綿香可口,肥而不膩,在平遙幾乎家家飯館都有,平遙牛肉鈣、鐵、鋅含量分別比一般牛肉高127%、59%、32%,且維生素均比一般牛肉高,著名品牌有“冠雲”,以及“歡春”等,均為上品。 具有扶胃健脾等功效。

2、平遙碗託

清光緒初年,平遙縣城南堡的名廚董宣師傅所創,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平遙古城當地最地道的特產之一,其做法精緻,原料由面、水、油製成,經高溫蒸後,成型,涼拌和熱炒兩種吃法,夏季冷調,清涼爽口;冬季熱炒,溫和舒身。聞之噴香撲鼻,見之唾涎欲滴,食之美味沁心、既可小嚐,又能飽吃;既能便食,是一種常吃常想、百吃不厭的理想佳餚。

3、平遙豆腐腦

豆腐腦是平遙風味小吃,以其“打滷”聞名,把好的粉條、黃豆、澱粉及各種調料煮制而成的滷汁。售賣時,將銅鍋架在籠圈套盒裡,下置木炭火盆以保溫。食時,澆上銅鍋裡的粉條、黃豆、滷汁,後將一勺腦豆腐盛入碗內,真是鮮嫩可口,香氣四溢,渾身皆暖。並以其經濟實惠、方便適口的特點、歷數百年而不衰,至今仍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4、曹家薰肉

平遙薰肉以曹家薰肉最有名,曹家則以薰肘最具特色,它的色、香、味、形,早在清朝就已經博得過慈禧太后的讚賞。之後,李蓮英命平遙知縣將曹家薰肘獻入宮中,深得王公大臣們的喜愛。平遙薰肉用藥料與柏木屑燃燒後的煙薰制而成。不僅在當地成為宴會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餚,而且深受民間遊客的青睞。

5、平遙“擦圪蚪(cā gē dǒu)”

平遙“擦圪蚪”,也有叫“擦格鬥”的,也叫擦面。喜歡推敲詞彙的文人們還給它起了個雅名《仙人過橋》。是山西平遙農家常吃的一種粗糧細做的麵食,口感柔軟、光滑,易於消化。擦圪蚪相比於刀削麵,手擀麵,貓耳朵,剔尖等這類麵食,製做方法相對簡單方便,和麵的軟硬要求也不高:先放適當麵粉在器皿內,一邊將水徐徐倒入,一邊用筷子攪拌均勻,此面還宜配用高粱面、細玉米麵、雜豆麵。。。然後用手把面和勻(不能多揉,水溫是冬春熱夏秋暖),面醒一會後,把面再均勻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 待鍋開後,架上擦則(一種專用工具),左手按住擦子一頭,右手握一塊麵,將和好的面再淋點水,以防粘連,用手掌推向擦則的刃口,放在擦子上向前方一下一下地推擦,軟面即分別從擦孔中流入鍋中,想吃長點的,得悠著勁,穩穩地,不急不躁,慢慢悠悠的擦,入鍋的面長而順,想吃短的,你就得風風火火,速戰速決,入鍋的面短而精,入口爽。面擦完了,只見那面在鍋裡上下翻飛,爭先恐後往出冒。這時候,撒一把青菜,綠綠的,看著都好看,拿大笊籬一搭一碗。最後根據個人愛好口味,加入各種配菜。擦圪蚪已經成為平遙人必吃的一種習慣,一種被主婦們犒勞家人的美味麵食,倘若你來到平遙,一定不要錯過哦~

6、 包皮面

包皮面,又稱夾心面。相傳古代晉中有位婆婆在家務活上經常給兒媳婦出一些傷腦筋的"難題"。一天,她讓兒媳用白麵和豆麵擀麵條,條件是不能將兩種面事先和勻,而在吃的時候要有均勻感。這位聰明的媳婦並沒有被婆婆的題目所難倒,做成了兩種麵粉組成的包皮面。這自然是故事。以前的時候,平遙人在生活困難的日子裡,白麵很少,而高粱面玉米麵土豆麵的口感很差,又不容易水煮,就發明了這麼種吃法。 包皮面的製做,和麵、包面、擀麵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把高粱面和少量白麵,分別和好,白麵團擀成皮兒,把高粱麵糰放在上面,用白麵皮兒包起來,再擀成薄皮,把擀好的面卷在擀麵丈上,用刀劃開,然後再切成麵條,寬、窄隨自己的喜好而定。切成麵條下開水中煮熟。包皮面的做法各地並不一樣,差異在白麵中間包的除高粱面外還有玉米麵、豆麵等。煮熟的每一根麵條都有三層,上下層是白色,中間是淺褐色,澆上番茄和肉末滷子,加些黃瓜絲和香菜葉,撒上點蔥沫,吃起來清香、筋道。

7、平遙親疙瘩

平遙親疙瘩早年只流傳於平遙一帶,是稀缺珍貴的麵食佳品.社會上流傳一句順口溜"中國麵食看山西,山西面食看晉中,晉中麵食看平遙" 切疙瘩做起來比較容易,一般人都會做的,但要做的好那就未必了,除了和麵講究外,主是要靠指尖功夫的。一般和麵和成包餃子面就可以了,不可以太軟,也不能太硬,最好是提前把面和好,讓面醒上半小時二十分鐘的時間。那樣切的切疙瘩才有勁,勻稱。切疙瘩在有的地方也叫揪片。 在平遙叫揪片和切疙瘩是區別的。切疙瘩一般比較小,揪片比較大的。切疙瘩的製作也分三大類的:一,就是家常吃的切疙瘩,有的是先把面擀成筷子厚薄的片,然後再用手切,切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指尖下壓;另一種是用指尖上挑。切的最美的就是指尖大小,厚薄均勻,大小一致,用手指壓的就像個小耳朵,不僅好看,而且好吃,很能增加人的食慾。二,就是手撕切疙瘩。把擀麵的過程省了,直接用手指撕切疙瘩。這個技術要求更高些,一般新手是做不好的,要求手指功夫過硬的,才能切的很勻稱的,一般是邊切疙瘩邊把面轉圈撕薄的。三,就是把面擀得比較薄,撕得比較大的切疙瘩,這個在有的地方就叫揪片的。 切疙瘩大多數人都比較喜歡吃的,只是要吃的人多的話,手切的比較累,不如切餾則來的快。但切疙瘩比較蘸調和,口味重的人尤其喜歡吃的,夏天的時候清水煮上豆角或西葫蘆,冬天水煮上胡蘿蔔,調上炒番茄醬,澆上一勺小炒肉,再就上一根大蔥或蒜瓣,用平遙的土話講:“美吃損了!”看到這裡,是不是你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8、莜麵搓魚

“莜麵搓魚”,俗稱“搓魚兒”,是平遙人常食的一種麵食,因其是用手搓後,成為兩頭尖、中間粗的魚狀,故名搓魚兒。搓魚是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並賦以美好的喻意,早在遠古時期就已進入先民的裝飾香案了。 搓魚兒所用的原料有面粉、蕎麥、 麥、高梁、玉米及雜糧等多種。其形狀有長圓條形、螺紋形、中間寬扁兩頭尖細形等,其熟制和吃法則有煮、蒸、燜、燴、煎、炒、等方法,熱吃可澆配羊肉臊子、生蒸羊肉、炸醬滷、酸辣菜滷等葷素澆頭;涼吃可拌各種汁料;炒吃則配綠豆芽燜炒,蘸以醋蒜汁而食。此外,用高梁面亦可照此法制作,吃起來別有風味。特點面香筋韌,惹人喜愛,但不易消化。

9、和和飯

和和飯是平遙的另一道風味麵食,也是平遙人的經典早晚餐。和讀音為“huo”,意思為攪拌、混合;“飯”,有菜有面有米有湯。“和和飯”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將菜、面、米、湯混在一起做成的麵食。

10、黃菜火燒

黃菜火燒是一種冬季人們最喜歡吃的餅子,它的味道是鹹酸的,很好吃的。 下面是它的做法; 1.先和下發酵好的麵糰。主要是麵粉,酵母,泡打粉,白糖和水。和起面以後醒好就能用了。 2.麵糰揪成劑子後,擀成薄皮包上黃菜餡,包住就行。放到電餅鐺上烙熟就能吃了。

結語:

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風情,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美食風味。對於一個地道的吃貨來說,到了平遙古城朝著它的美食街一頭扎進去比看沿途的風景更讓人來的痛快。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成都不遠,美比九寨叫板稻城,這座低調小城即將逼瘋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