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多山洞,大多人煙罕至;山洞藏在幽壑的谷間,山壁的底部,森林的深處,這些山洞都有路可達,在森林步道的徒經之處,除了每日運動晨練的市民路過,少有遊客特地尋訪。而杭州的山洞,畢竟就藏在市區西湖邊上的山上;你可能聽過那些名勝:寶石山、棲霞嶺、滿覺瓏....等地,山洞藏在這幾地;但西湖名氣太盛,游完西湖就已經沒餘力再去爬山,自然很少知道杭州有這些洞穴。
杭州名氣最大的山洞當屬黃龍洞,我想大概是它本身就已經指涉了一個片區,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它在山下,不用爬太多階山就能到,一個藏在園林中的景區。現在黃龍洞景區園林假山的架構大抵是延續民國時期的設計;黃龍洞的傳說暫且也不提了,在清末前,黃龍洞本是佛教勝地,歸不遠處護國仁王禪寺所有,但民國以後,護國仁王禪寺已經顧不到這塊地;當年這裡處杭州城外,河澤遍佈,荒山野嶺,雖然僅隔了一座小山,但就不像西湖那面熱鬧繁華,反而盜賊叢生;後來仁王禪寺將其渡讓給廣州來的道士,做為道院。
遊人多以為假山上那尊黃龍吐水下面的洞穴就是黃龍洞,其實那是民國時期改為道院時為造景鑿出來的洞穴;此道院有賴在江浙一帶的粵籍商人大力捐款,假山堆疊,流水湍湍,亭臺水榭佈局精巧,後引來遊人,成為杭州知名景點。這面山坡往上大小洞穴多處,只於到底那個才是過去所指的那個黃龍洞,眾說紛雲,但也不重要啦!現在到黃龍洞,就真的是到此一遊,完全沒有那種”探洞”的儀式感。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黃龍洞裡又增設月老祠,大打緣文化,不知道是不是這關係,每到週末,黃龍洞景區外就成了相親角。
至於杭州名剎:護國仁王禪寺,延續七百多年的香火,也在2002年完全被拆毀,也就剩黃龍洞公交站旁,一塊3米高的石碑,刻著“護國仁王寺遺址”,提醒著過往的人們這裡曾有一座寺廟,最近地鐵施工,還被圍在工地裡。
從黃龍洞景區旁的小路上去,經過越劇團後是一段山間小徑,曲徑深幽,雲深不知處然後會見到一兀立峭壁, 如同被削過般,內凹的峭璧底就是金鼓洞,這裡已經很少遊人,很能想象這裡往南往北各五百米,就是遊人如織的西湖,以及熱鬧的黃龍體育中心。
洞口有石階逐級而下,是一泓透清涼的藍色泉水;旁邊有些取水器具,幾位路過者都是特別來取水的市民,明漪徹底的泉水中還有金魚悠然自得;金鼓洞得名於洞中傳來的鼓聲,泉水由石縫中滲出叮咚入泉,回聲後在外面聽起來就像敲擊金鼓聲。
繼續往前走,林相又與剛才不太相同,沒有人,這裡有間林中小賣鋪,前面幾張小椅子,有種古驛道中途茶鋪那種風範;賣得比山下貴多了,後來想想他們都要人工搬上來也就算啦!小賣鋪附近也有個洞,地圖上沒標出來,問了一位叔叔,說這是老虎洞;老虎洞裡不知有啥,明顯一陣陣寒氣從底部往上衝。
這條路線是延著棲霞嶺山坡邊行,所謂棲霞五洞:黃龍洞、金鼓洞、蝙蝠洞、臥雲洞和紫雲洞;蝙蝠洞在金鼓洞東北,黃龍洞更上的白沙泉處;臥雲洞亦在黃龍洞山頂處;而五洞中,內部空間最大,最奇峭者為紫雲洞,紫雲洞入口處本來也是寺院,現在改為喝茶的地方,穿過去後從它的側門找到紫雲洞入口,從觀音殿旁走下去即為紫雲洞,陰涼徹骨。一進到紫雲洞內溫度抖降,應該不到20度,紫雲洞中有洞,日光從頂上細縫滲下,照亮了聳嵌的岩石層次,一旁有摩崖”洞中觀天,天小如掌;洞中看雲,雲慈如佛”紫雲洞廳寬敞,Sunny射下,會呈現出美麗的紫色雲煙樣子的光線,朦朧如仙境,故名紫雲洞
紫雲洞起往下坡路,過了宋朝武將牛皋墓後棲霞洞;洞前一塊比較大的廣場,山坡下就是居民區了;其實棲霞洞很小,現在洞口進去一點就堵住,裡頭供奉了幾尊神像,佛道合一。棲霞洞前公園也算是杭州退休老人生活的日常,有跳舞的、下棋的、拜神的、打水的,還有躺在地下搖扇納涼的。再往前一些是個名為如意洞的小洞,原來刻在山壁上的佛像,被漆上鮮明的紅綠金色;旁邊貼著佈告:各位香客,佛祖面前不準放錢,只要誠心拜佛,在家孝敬父母,夫妻和睦,這條步道走下來是棲霞嶺小區,接棲霞嶺路,走到底是北山街,岳廟及岳墳分別在路兩側。另一條探洞路線是延著滿覺隴而上,從石屋嶺一直到煙霞嶺這段,有”煙霞三洞”;從滿覺隴路與五老峰隧道交叉口附近是石屋嶺,下有一石屋洞,石屋洞所在的院子,現在也成了茶室,過去是大仁寺,亦名石屋寺。
石屋洞璧上刻有羅漢五百十六身,還有佛像及觀音若干,大多是五代吳越年間所雕;但現在去看石屋洞的羅漢,看不出太多千年歲月的痕跡;在很多年前的太平天國戰事中羅漢頭被毀了一次,後來重修;再不久前的上世紀60年代又被毀了一次,你現在看到的都是後修的羅漢。洞裡有繼續往下的階梯,但已經被土石封死,石屋洞有兩個洞,大洞高約5.6米,深約7.8米,寬約10米。高敞軒朗如屋,裡面另有兩個小洞。左上方有一小洞,稱為石別院。右側洞後,有一深穴,上寬下窄,狀如浮螺,旁邊有署”滄海浮螺”如果壓底身子走,還有一僅容一人的小洞通道,被稱為乾坤洞,相傳當年宋高宗趙構在此躲過金兵追擊,直到他轉危為安,建都臨安(杭州)後,封石屋洞為“南山第一洞天”。據說石屋洞後面還有一座”蝙蝠洞”,在西湖西側的山中,被稱為蝙蝠洞的洞穴還真不少,但此處的蝙蝠洞據說較大,可容納數百人;金兵追到此時,附近居民曾躲在洞裡逃避戰禍。
沿著滿覺隴路往上走,金秋時分大概是一年當中滿覺隴最美好的季節,桂香四溢,一陣雨下來,那是”金雪”的風景,讓人沉醉的秋季氛圍,被稱為滿隴桂雨;現在的滿覺隴,處處是日式清新風格的咖啡店與民宿,這麼一個半山腰清靜的地方,離市區也就20分鐘車程,適合暫時逃避。
路至上滿覺隴,水樂洞的徒步階梯入口,經常被人忽略。水樂洞現在也闢為一公園,安靜幽豁,有小溪從洞內湍湍流出,只不過園內一個人都沒有,我待了二十分鐘連一位遊客都沒見到,雖然是晴朗的中午時分,氛圍還真有些陰森。洞裡有方形泉池,上面鋪了石板,洞裡深處有地下泉水潛流而來,到了泉池噴湧而出,終年不絕。泉水激石,鏗鏘悅耳,就如水中奏樂,水樂洞也因此得名。 都說杭州的山泉以虎跑龍井最有名,但我檢視大量書籍得知,當年水樂洞泉水可與兩地並驅;但不知他的泉質本來就稍濁還是後來才變這樣,一旁也不見有取水器具;倒是有人接了管到園外用來洗車。
水樂洞是喀斯特地型,深約30米,洞裡深處有地下泉水潛流而來,到了泉池噴湧而出,終年不絕,泉水激石,鏗鏘悅耳可聽,就如水中奏樂,水樂洞也因此得名,洞穴內還有幾座石椅,深深幽幽,被滿溢的泉水漫沒,我一個人不敢走進去,所以在洞口附近朝內拍了一張。水樂洞院子外有個指標指向煙霞洞,每次走向這種荒煙漫草的小徑,都會讓你走到懷疑是不是正確的路。煙霞洞在南高峰下,往南一些是楊梅嶺村,往西一點是大名鼎鼎的龍井村,現在這兩地遊客都很多,但煙霞洞仍然一派清閒。看院的人心情似乎不錯,出來給我解說了幾句,說這裡本來是煙霞寺,解放後寺院也不了了之,現在供奉的神佛都是近幾年才有的,旁邊建起了看似齋房的建築,其實是旅遊公司辦事處。但我知道煙霞洞歷史已久;在有歷史可考的晉代僧人彌洪在此結庵時,就發現洞裡有羅漢石像五六尊,那麼,煙霞洞石像應該可再上推更早,誰開始刻的已經不可考,後世不斷補增,後又有大佛彌勒觀音諸像,不過....最近一次大補增整修,是1979年。
煙霞洞是鐘乳洞,大小玉乳涔滴,Sunny映入,宛如煙霞,故名煙霞洞;另一個說法是位於山嶺脊,山間常瀰漫煙嵐霧靄,Sunny透過樹葉灑滿了霞光,如夢似幻,洞前豎立“煙霞此地多”的石碑即是此意。這裡的自然環境太好,每一代似乎都有人曾在此留下佳話;在清末民國時代,煙霞寺僧廚供應的素餚精潔聞名湖上,是杭州最著名的素菜,價格在當年也不便宜,我查了一下,民國20年(1930)年左右,四碟六碟分別是三四元或五六元,用當時人力車價格,每小時兩角計算,在煙霞寺吃飯宴客,也算是高檔消費了。煙霞洞裡石像,順著岩石自然形狀順勢雕鑿,神態各異,形象生動。煙霞洞左邊有一年久落石,狀如大象,石象肚下又有一石如一小象,被稱為象鼻。
從煙霞洞旁的小路繼續往上走,可以到杭州山區最神祕的洞穴千人洞,不過沒有開發,進去稍危險,但經常有全幅裝備的洞穴愛好者進去探險,網上照片甚多。再繼續走一點,還有座無門洞石窟,但到這,已經難見到一人。杭州遊客最多的洞穴,大概是靈隱寺景區內,飛來峰下青林洞的石窟與造像。飛來峰為石灰岩地質,造型本身就異於杭州其他山嶺,本身就是一景;數萬年滴水侵蝕造就了大小洞穴;所謂飛來峰72洞,但多數已湮沒。僅存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石窟藝術在江南地區比較少見,所以飛來峰石窟大規模造像算得上寶藏了。
靈隱寺是全國知名景點,人來人往,沒一刻清閒,儘管如此;我還是愛去靈隱寺,從上天竺一路往山下走,路經法雲村,進入靈隱寺,洞窟與溪水的曲、幽、深、遂,總能找到一個讓你靜下心的小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