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近些年來,每到陽曆年底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總有一項活動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人們的目光。每年12月26日到次年的2月吉林查干湖便開始一種傳統的漁業生產活動---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魚。早在遼金時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流傳至今查干湖冬捕已成為吉林八大景之一,並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下面讓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查干湖冬捕這項活動。它主要由祭湖醒網,鑿冰破洞,拉網捕魚三個步驟組成。

祭湖醒網

祭湖醒網是冬捕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人們透過祭湖,既祀天父地母和湖神,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同事也透過這一活動喚醒沉睡已久的漁網,保佑人們張網下湖順暢平安。

祭湖醒網場面非常壯觀,帶有幾分神秘與神奇。由漁把頭宣佈祭祀儀式開始,隨鑼鼓,法號的響起,手持法鈴和聖水瓶的喇嘛吹奏海螺,牛角號圍繞供桌轉三圈後合掌站立到工作前誦經。這時身著傳統查瑪服,手舞刀,叉,劍等道具的舞者跳起查瑪舞。隨即漁工和馬拉著裝滿冬捕漁具的爬犁進入祭湖醒網場地。由漁把頭請喇嘛誦祭祀經文,喇嘛手搖法鈴將聖水瓶中聖水向空中彈灑並齊聲誦唸祭祀經文。

鑿冰破洞

漁把頭左手端奶酒,面對蒼天聖湖高誦祭湖詞,隨後雙膝跪在冰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別彈向天空,地面,然後將碗中奶酒倒入湖面鑿出的冰洞,喇嘛們也邊誦經文邊將供桌上的貢品拋入冰洞。與此同時漁把頭會接過敖包上的哈達,以及糖果拋向人群,將桶裡的牛奶灑向天空,冰面之後為漁工們獻上奶幹,炒米,用大腕敬上壯行酒。同時進行的還有查干湖冬捕的頭魚拍賣活動。

拉網捕魚

喝過壯行酒之後,隨著漁把頭高喊一聲“上冰”,所有參加冬捕的人員挑上拉網車或者爬犁,浩浩蕩蕩開赴冰面展開冰上作業。

漁工們在漁把頭的帶領下麻利地沿下網眼向翅旗處每隔15米鑿一個冰眼,巨大的漁網自入網口進入到冰面以下,由一支叫做“傳杆”的細木杆帶著網沿著這些冰眼在冰下行走,用“走鉤”拉著細木杆往前走,並用“扭矛”調整著細木杆的前進方向,直到約2公里之外的出網口。期間需要漁工在厚厚的冰面上打上百個冰眼。這一過程中,網窩位置的確定,下網口和出網口的大小,方向,形狀,漁把頭插旗的角度,網漂和配重輕重等都是師承下來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豐富起來的,裡面有很大的學問。

五六個小時之後開始出網。通常第一網都被賦予了最高的期望。由幾匹馬拉動出網輪,由網輪上的旱絛和卡鉤配合將雙側網合併一起,一次同事拉出每翅的3塊稱為一拉,分16次拉出。通常第一拉每魚,第二拉開始出魚。此時掛在網上的魚直接隨網拉到冰面然後被摘下,浮在出網口的魚則用撈子撈出。隨著網不斷地被拉出,更多的魚都集中在網肚之中。網肚是網後端的一個兜,這種兜每次最多能容納百萬斤的魚獲。撈完網肚中的魚,將整個網拉出冰面,將魚裝車運走。再將整個網裝上爬犁。踏上歸途。至此一天一網的冬捕活動結束。

自古以來查干湖周邊的漁民把查干湖當做聖水湖,並深諳以湖養湖之道。他們告誡子孫要珍愛這上天所賜的聖湖,因此才會有今天查干湖冬捕並且每年都會有大豐收。

近些年來經常有網友爆料查干湖的冬捕活動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獲取高額利潤的商業活動。所獲的魚有很多都是活動之前預先放養進去的。也不怪網友們懷疑,這些年來查干湖年年冬捕,每年所獲的魚越來越多個頭也不見減小。這個現象可能與魚類繁衍規律不符。

但是查干湖冬捕活動我們真正在意的是魚嗎?我想不是吧!人們真正在意的是時值年關冬捕活動給大家帶來的豐收的喜悅,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因此讓查干湖的魚獲越來越多吧,讓聖湖的頭魚越來越大吧。也讓大家的生活也來越紅火吧。

6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朝鮮印象:看看朝鮮平壤的高樓,地鐵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