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與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一樣。
中國的五千年曆史孕育出了很多深厚文化底韻的歷史名城,例如這座千年古城:
山西平遙這座歷史名城地處黃河的中游,在晉中的南邊,被世人贊為“世界古建築中心”。
當你走進平遙古城會發現就像走入了一座龐大的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中華民族的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和三晉的歷史遺存都留給了平遙縣身後的文化積澱。
經歷了兩千八百年的風雨摧殘,這裡的人文薈萃依然風韻延綿,巍峨的城牆,森嚴的縣衙署。
林立的一排排商鋪,復古的石板路,盤根錯節的一條條蚰蜒小巷,還有那一座座傳統的四合院大宅。
樓閣、寺廟、教堂、道觀、祠堂,星羅密佈,渾然一體,文化歷史的遺蹟隨處可見。
平遙古城的“城”有兩種含義,第一個指的就是城牆。
城牆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築在城的外圍有一圈又高又厚的牆垣。
它是用來保護城內的百姓和戰爭時預防外敵入侵的。
第二個城指的就是城市。在古代並不是每一個城市都可以修築這樣的城牆的,
只有像平遙這種縣級以上的政權機關所在地才有資格修築折衝成為“城”的牆垣。
平遙城的城牆跟全國其他城市的許多地方一樣,都是先先修築城牆,後來才慢慢形成城市的。
平遙的城牆是什麼時候初建的歷史上並沒有準確的記載。
我們所知道的平遙城牆的建城之祖就是周宣王時期的文武大將尹吉甫。
尹吉甫在你北伐少數名族獫狁的時候在平遙這一代駐防。當時的平遙舊城狹小,
城牆的東面和西面比較低,尹吉甫將軍率領他的部隊一期將東西兩面城牆重新修築。
還將其餘的兩面城牆也增高,很顯然在那次好大的軍事防衛中為後來的
平遙古城牆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平遙古城牆在周宣王的年代裡就形成了雛形。
為了防禦北方少數名族的入侵,在隋唐時期,
山西平遙這一代仍然被建設成了軍事重地。平遙作為“表裡山河”的三晉地面,
在戰蜀的佈置上市特殊的重要地位。當時的平遙城牆還是用土建築起來的城垣,
就以這樣的姿態面臨了冷兵器時代的一場場好大的自衛戰爭,經歷了一場場嚴酷的考驗。
在北宋初年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討伐北漢的戰爭中,平遙古城牆經歷了"靖康之難"。
大兵壓境時城內援兵五千人,遺民數百戶抵抗,平遙城牆被宋兵火攻。
然而城牆畢竟是土建的,所謂土不畏火克,城牆就這樣保住了。
最終還是因為寡不敵眾而造成遍地屍首,血滿道途的結果。
平遙城牆披著火辣辣的斑斑血跡,巋然長存。
後來明清500年的時間裡,古城牆有先後經歷了26次的修葺增補,
形成了現在平遙城牆現存的規模。登上城牆後,整個古城的風景一覽無餘。